基于二氢卟吩骨架的新型小分子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创伤性大、毒副作用大、肿瘤易复发等诸多问题,因此目前仍需寻找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基于外界光、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以及肿瘤组织中氧分子的微创治疗,其中光敏剂是影响光动力治疗效能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具有较大的吸光系数、较为红移的吸收波长及更优的光敏抗肿瘤活性等优势,二氢卟吩类光敏剂已成为当前光敏新药研发的热点。然而,尽管抗肿瘤活性较好,但二氢卟吩类光敏剂作为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存在肿瘤选择性有限与潜在耐药等缺陷。因此,近年来科研人员把目光聚焦于向二氢卟吩的结构中引入或粘附一些具有生物特性或分子识别功能的官能团或化学分子,以期获得光敏活性强、肿瘤选择性高且耐药性低的二氢卟吩类光敏剂。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围绕二氢卟吩结构开展新型光敏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二氢卟吩e4醚类氨基酸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2)ABCG2介导的光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3)刺激响应型光化疗双模抗肿瘤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一、二氢卟吩e4醚类氨基酸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对先导光敏剂进行合理结构改造与优化是获得更为高效低毒的光敏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部分工作以光敏剂二氢卟吩e4作为先导化合物,在其173-或131-引入氨基酸残基结构域和(或)31-引入烷氧基侧链后,得到一系列二氢卟吩e4醚类氨基酸类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展现出了良好的体外光动力肿瘤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4b对B16-F10,A549及HeLa细胞的光敏抑制活性(IC50值)均达到纳摩尔级。后续研究发现,14b主要分布于溶酶体、线粒体与内质网,在照光条件下能够显著提升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杀伤性自噬,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体内C57BL/6小鼠的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2mg/kg的给药剂量下,14b对肿瘤的抑制率达到了95.1%,显著提升了该组小鼠肿瘤的客观缓解率(60%),并显著延长了该组小鼠的疾病进展时期(11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同剂量的上市药物Talaporfin。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在细胞与小鼠水平上安全有效的二氢卟吩类光敏候选分子,值得对其开展深入的临床前药理、毒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该部分工作也为研发其他类型的高活性光敏分子提供了新思路与研究基础。
  二、ABCG2介导的光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ABCG2作为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键跨膜转运蛋白之一,能够将多种类型的光敏剂排出至细胞外,降低光动力治疗的效能。研究表明,某些分子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可作为ABCG2的底物或抑制剂,对ABCG2介导的光敏剂的外排过程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本部分首先验证了较低浓度(10μM)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与达沙替尼在较长时间(>48h)作用于HepG2细胞后,能够显著下调细胞内ABCG2的表达,刺激ATP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二氢卟吩e6的含量,进而增强光动力治疗的效能。随后,我们以二氢卟吩e6为结构骨架,通过引入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或其药效团,构建一系列ABCG2介导的光敏分子共18个,并合成了偶联达沙替尼并装载二氢卟吩e6的高分子胶束。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目标化合物与高分子胶束的光动力抗肿瘤活性相较于临床光敏药物Talaporfin均有所提升,其中化合物29b对B16-F10与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是该系列化合物中最强的。后续机制研究发现,化合物29b不仅对HepG2细胞的ABCG2蛋白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而且被ABCG2蛋白外排的光敏分子数量也显著减少。另一方面,化合物29b能够广泛分布于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显著诱导HepG2细胞产生大量ROS,促使HepG2细胞凋亡与杀伤性自噬,并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在BALB/c裸鼠的HepG2移植瘤模型中,在2mg/kg的给药剂量下,29b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推迟小鼠的肿瘤恶化时间,显著延长小鼠的总生存期(53天)、中位生存期(43天)与无进展生存期(12天),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与机制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化合物29b可作为低耐药型抗肿瘤光敏药物研发的候选分子,值得对其开展深入的机制研究。
  三、刺激响应型光化疗双模抗肿瘤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光动力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联用是目前最为普遍的肿瘤联合治疗之一,然而这种“鸡尾酒”式疗法存在光敏剂与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可控等缺陷。相比之下,利用在肿瘤组织特异性断裂的Linker将光敏剂与化疗药物偶联可以实现二者在肿瘤部位的同时释放,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研究表明,细胞毒药物5-氟尿嘧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同光动力治疗联用时均显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为增强光敏剂的肿瘤选择性并减少简单的药物联用带来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可控等缺陷,本部分工作利用药物化学传统的药效团融合与前药策略,以二氢卟吩e6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1个偶联5-氟尿嘧啶、SAHA或西达本胺的光化疗双模抗肿瘤分子,其中以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酰腙键或二硫键为Linker的目标分子包括化合物32、36a及36b。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酰腙键与二硫键在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的体外条件下均易发生断裂,其中5-氟尿嘧啶与SAHA相较于西达本胺更容易得到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2、36a、43a及45a对B16-F10与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均达到了纳摩尔级,显著优于阳性药物SAHA与Talaporfin。后续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实验表明,化合物32、36a与43a能够显著提升B16-F10细胞内ROS的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此外,化合物36a对B16-F10细胞中的Acetly-H3与Acetly-H4具有一定的上调作用。体内C57BL/6小鼠的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以较低给药剂量(2 mg/kg)的化合物36a在光照条件下不仅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延长该组小鼠的各类生存期,还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肺部转移。综合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机制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化合物36a可以作为一个有效抑制黑色素瘤增殖与转移的光化疗双模抗肿瘤分子,值得对其开展后续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多种污染因子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危害。作为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境的严重恶化可能引起昆虫快速变异和物种灭绝,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昆虫的影响及其毒理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家蚕作为重要的鳞翅目模式生物,其全基因组信息完善,遗传背景清晰。近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绿色技术、高端人才、环境资源、特色产业链等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和制度逐步落地,“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导方向。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投入,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相对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造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基本格局。因此,破除绿色农业经济增长发展阻碍要素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
学位
第一部分 他克莫司对百草枯染毒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背景与目的:百草枯是联吡啶类除草剂,因其对环境无害,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广泛使用,中毒病例也随之增加。在对各脏器影响中,最为常见的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目前原因尚不确定。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以及Clara细胞含有多胺转运系统,已发现该结构可促使百草枯向肺部的转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肺
学位
学位
机械摩擦副界面摩擦、磨损所引起的零部件失效,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损失。二硫化钼具有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及层间范德华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固体润滑剂。构筑超低摩擦界面有助于提高机械系统使用性能、延长服役寿命和降低摩擦能耗。本文基于二硫化钼优异的润滑性能,自组装膜简单的制备方法和良好的形状兼容性,融合二硫化钼和纳米探针表面修饰,构筑自组装膜/二硫化钼纳米尺度界面,利用侧向力标定的纳米探针,测量自组
学位
学位
光学频率梳在时域上是稳定的激光脉冲序列,在频域上表现为一系列等间距的频率谱线。光梳最初是为频率计量而发明的,其宽光谱、高精度、高分辨和快速扫描的特性为激光光谱学提供了全新的测量方法。在分子光谱测量中,宽带的光梳光源可以同时激发多种样品的跃迁,基于双光梳的光谱测量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取高分辨的精密光谱。大量分子能在中红外波段能发生强烈的特征振动跃迁,因此中红外光谱是一种识别和量化分子的技术手段。中
学位
学位
近几十年来,不对称催化领域发展迅速,寻找新型、高效、实用的不对称催化转化,促进手性天然产物和药物的绿色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膦配体在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不对称金属催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高反应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控制的关键。因此设计和合成结构新颖的膦配体对于发现新反应、提高现有反应的效率和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在二茂铁上同时引入二苯基膦和亚磺酰胺基
学位
目的:  本文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安寐丹对睡眠剥夺(SD)大鼠的作用机理,从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理论部分将基于中医学“脑为元神之府”观点,从中医学对脑的认识,元神的认识,以及脑、元神、睡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挖掘,进而提出“元气-阴阳-五藏神”的失眠防治理论体系并阐述其中医内涵。实验部分通过建立SD大鼠模型,确立培元安神方安寐丹为实验用药,主要围绕安寐丹对SD大鼠能量代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