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垮掉的一代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其核心人物是杰克·克鲁亚克和艾伦·金斯堡。垮掉的一代以其反叛性而闻名——拒绝传统的社会价值,采用反叛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在主题思想还是在写作风格上,垮掉的一代的文学作品都打破传统,体现了不拘一格的反叛文风,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本文选用垮掉派两部经典作品——《在路上》和《嚎叫》,从主题和写作风格方面对其反叛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垮掉派反叛性的根源。垮掉的一代在文学上的反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的主题和写作风格。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反叛性主题:第一,追求自由的主题---对当时充满压抑的社会氛围的反叛性爆发。通过对自由的追寻,垮掉的一代试图挣脱资产阶级主流文化及传统价值规范的束缚。第二,性的主题。美国有着悠久的清教主义传统,清教主义是当时50年代美国的主流文化。清教主义主要的行为准则是情感的抑制和禁欲。在这样的背景下,性,对于垮掉的一代来说,成了反叛社会传统的最好工具。第三,疏离的主题。疏离意味着以最直接的方式脱离资产阶级传统价值。是对正统的反叛,对主流文化的拒绝。垮掉的一代表达了对传统的,“方正的”的主流社会的疏离感,他们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游离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人物。垮掉的一代作家的反叛性还反映在其写作风格上,也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自发式写作风格。它是垮掉派作家开创的独特文风,是对僵化的传统文学的反叛。第二,“裸露”的表达方法,首先追求艺术的“真”,“真”的标准在“美”的标准之前。“裸露”的表达方法是对传统“高雅文学”的否定。当时所谓的“高雅文学”重形式轻内容,其作品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第三,反英雄的人物。垮掉派作家抛弃旨在塑造传统的英雄人物的常规的创作方式,在作品中塑造出偏离传统理性的“反英雄”的人物。与高贵优雅的传统英雄人物相比,反英雄的人物普通渺小,行为怪异,有许多缺点和陋习。但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反英雄人物能够时常做出义举,正是他们对弱势的底层民众充满同情,乐意接近、帮助、团结底层民众形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垮掉的一代文学的反叛性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社会历史背景。从经济层面上看,50年代的美国在繁华的表面背后占统治地位的潮流是导致人际关系疏离的物质主义和压抑个性的文化同一主义。从政治上看,50年代的美国被紧张的冷战阴霾深深笼罩,被以反共,思想控制和迫害进步知识分子为标志的麦卡锡主义压得喘不过气。这样的时局必然导致美国文坛的一片沉寂,许多作家失去了勇气,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己的声音。第二,思想根源---义及存在主义。超验主义强的个性,自力更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反对物质主义和传统权威。超验主义的这些反叛元素与5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主流文化相抵触,然而与垮掉的一代却产生共鸣。垮掉的一代掀起的文学流派带有很多超验主义的色彩。存在主义是强调个体存在,自由和自主选择的哲学运动。存在主义为垮掉的一代的反叛性提供了哲学基础。根据存在主义,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冷漠的,没有一个预定的本质来定义个体的存在,人作为生命的个体,完全有自由选择自己的存在形式。因此,和超验主义者一样,垮掉的一代作家反对对个人主体任何形式的压抑。面对着冷漠荒诞的世界,他们号召人们为真正的存在而生活,反对权威和顺从。第三,反文化运动主体的形成---青少年亚文化圈。反文化运动的前提是具有反叛性的青少年亚文化圈的形成,青少年亚文化圈是后来轰轰烈烈反文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具有反叛特点的青少年亚文化圈的悄然形成是50年代成为一个准备阶段,在此过程中,反文化正成为一股暗流悄然进行着。由于庞大的数量,繁荣的经济带来的巨大独立性及更加优良的教育,青少年亚文化圈在美国50年代悄然形成并发展成为带有强烈反叛色彩的强大社会力量,极大得影响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第四,爵士音乐的启发和激励。起源于100多年前特殊历史背景的爵士乐包含了独特的反叛性的文化内涵,比如创新,即兴创作,自由,野性,狂欢,这些都构成垮掉派反叛文风的灵感来源。爵士乐不仅激发了垮掉派的文学思想,而且影响了其写作风格。无论是垮掉派作品本身,还是其笔下人物,抑或其写作风格都体现了明显的爵士乐文化特征---自由,动感,狂野,反叛。最后,垮掉派核心人物杰克·克鲁亚克和艾伦·金斯堡的个人因素。作为垮掉派核心人物,杰克·克鲁亚克和艾伦·金斯堡的早期人生经历及个性的形成都对其掀起以反叛为标签的垮掉派文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产生于美国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文学以其另类、反叛为特征,透过美国文坛上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可以发掘其背后深层次的美国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