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因应未来快速变迁的国际局势,各国皆有相关教育改革之政策与作为。课程改革着眼于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需要的世界新人,是全面推展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教育。大陆和台湾两地本是同根同种,有共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但长期于社会制度、教育体制等不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状况也会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讨与比较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发展状况。藉由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搜集海峡两岸教育制度及背景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探讨及归纳,并采贝瑞岱(G.Bereday,1964)实证主义取向的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与比较。通过对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各改革之优势,有利于相互借鉴与学习,以利共同推进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之结论:一、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背景因素皆深受社会意识之影响;二、海峡两岸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皆由单一朝向多元、封闭转为开放;三、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改革之动向与异同:(一)体育目标皆以提升运动能力与培养身体素质为主。(二)台湾强调「手段」的体育目标;大陆则强调「目的」的体育目标。四、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改革之动向与异同:(一)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组成结构皆以体操、运动及舞蹈三领域为主轴。(二)台湾以团队合作的教材内容为主;大陆则偏重个人技巧的教材内容。五、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管理改革之动向与异同:(一)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管理皆倡导学校本位课程的推动。(二)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管理对于课程设计具有弹性发展的空间。(三)海峡两岸小体育课程中空白课程的建构上不同。(四)海峡两岸小体育课程能力在本位的观点上不同。六、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改革之动向与异同:(一)课程评价由单一内容转换成多元内容、由关注结果转为重视过程。(二)依据学生个别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性。(三)重视定性评价的主观作用与多元评价的主流价值。(四)对于身体素质的培养,台湾提倡体适能三三三计划与学生游泳能力121计划大陆则明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促进学生素质。七、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换之动向与异同:(一)确认学生是具有个别差异的主体,并建立发掘学生潜能的教学态度。(二)对于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做严厉的禁止规定。(三)教师角色转换对于专业自主的要求有差异。(四)教师角色转换对于家长的教育观点有差异。八、海峡两岸持续交流与频繁互动,两者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距离。本研究提出具体建议如下:一、海峡两岸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体育课程之核心价值,形塑优质的教育环境。二、海峡两岸教育主管机关应加强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列入教材中,并明订实施时间与方式。四、借鉴大陆地区在体育竞技上的教育成效,培植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人才。五、研究方法的突破,将有利于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了解。六、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后,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未来值得研究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