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55例不孕症经中医药治疗后成功妊娠患者通过临床数据、资料的整理,总结治疗不孕症的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点,以提高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水平。 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我院专家门诊就诊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经过治疗后成功妊娠的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其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此类患者妊娠前的西医病因、中医证型、中医药治疗及妊娠后的保胎治疗、妊娠结局等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频数分布及关联数据分析等方法从西医不孕病因、中医病机、辨病与辨证结合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等进行潜在临床价值挖掘。 结果: 1、55例患者妊娠前引起不孕的西医病因中,以排卵障碍最多见,共34例,占61.82%,其次为子宫因素和输卵管因素,病因以单因素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73%。 2、患者妊娠前中医证型以肾虚肝郁型最为常见,共35例,所占比例63.64%,其次为肾虚血瘀型、肾虚痰湿型。对患者进行妊娠前中医单一证型分析,肾虚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为92.72%,其次为肝郁型70.91%。 3、对患者妊娠前的西医不孕病因与中医证型进行关联分析,输卵管因素与中医单一证型肾虚型、血瘀型关联较强,置信度分别为100.00%、85.71%,复合证型则与肾虚血瘀型关联较强,置信度为85.71%;排卵障碍与单一证型肾虚型、肝郁型、痰湿型关联较强,置信度分别为95.95%、73.91%、56.52%,复合证型则与肾虚肝郁型、肾虚痰湿型关联较强,置信度分别为69.57%、47.83%。 4、治疗特点:中药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物主要有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利湿药,使用频率在前十位的中药有菟丝子、南沙参、覆盆子、黄芪、当归、白芍、枸杞子、白术、川芎、桑寄生。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通脉大生片、定坤丹、补益调经合剂,使用频率分别为49.09%、29.09%、23.64%;常用的中医特色治疗主要有耳穴、食疗、穴位贴敷,使用频率分别为75.55%、49.09%、45.45%。 结论: 1、本次研究分析的患者的西医不孕病因以单因素为主,以排卵障碍最常见,其次为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可能说明中医治疗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较其他原因所致的不孕有优势。 2、肾虚肝郁型、肾虚血瘀型、肾虚痰湿型是本次研究患者妊娠前的常见中医证型,肾虚是不孕症的主要病机。 3、肾虚肝郁、肾虚痰湿可能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病机,肾虚血瘀可能为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病机。 4、本次研究患者妊娠前的治疗以补肾填精、补气健脾、疏肝理气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方法,并且注重调理气血、善用风药,同时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如耳穴、穴位贴敷、食疗等方法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