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两地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致病性比较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稻瘟病(Rice blast disease)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病害,一旦爆发所带来后果是毁灭性的。本研究利用rep-PCR技术和苗期接种实验,对台湾和福建两地稻瘟病群体的遗传结构以及致病性变化进行比较和研究。  本实验将2011年至2012年从福建与台湾各个稻区收集来的114个菌株,接种于CO39近等基因系以及LTH近等基因系品种上,调查发病情况。就单基因而言,有87.50%的台湾菌株和72.18%的福建菌株对携带抗性基因Pi3的品种有致病力,有15.09%的台湾菌株和18.33%的福建菌株对抗性基因Pi-km有致病力。总体上,两地菌株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出现34个毒性类型,在LTH近等基因系上出现43个毒性类型,两地均有自己独有的毒性类型,表明两地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  由rep-PCR分析数据而言,无论是遗传距离(于0.936水平上)还是亲缘树形图都可以区分开大多数福建与台湾菌株,猜测与种植水稻品种为粳稻籼稻有关系。其次比较各地区的情况,51个台湾菌株在遗传距离0.38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分成8个遗传聚类组共分为41个单元型;66个福建菌株在遗传距离0.44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分成4个遗传聚类组43个单元型。不同聚类组间差异较大且无明显的规律性,因此推测两地的稻瘟病病菌的遗传变异明显。  利用PCR鉴定两地稻瘟病菌的交配型,结果显示台湾地区稻瘟病菌均属于MAT1-1,而福建地区稻瘟病菌多数属于MAT1-2(占总数的91.17%)。闽台两地由于海峡原因造成物理隔离,加上种植水稻的类型差异,可能是两地稻瘟病菌毒性和交配型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结果说明闽台两地稻瘟病菌致病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大。
其他文献
在收集、分析、比较和归纳中美两国大豆真菌病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该项研究以美国和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大豆真菌病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比较了中美大豆真菌病害在自然和人为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条斑病或细条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也是国内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为了探讨利用水稻品种的抗性来控制细条病危害的可能性,分别测定了各类水稻品种的
该研究首次在小麦白粉菌群体的研究中引入RAPD分子标记,解决了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反应中避免DNA污染等技术问题,对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4a和Av4b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目的】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观赏价值高,是城市和园林中普遍栽培的草本花卉。在石河子观察到一些叶片花叶、植株矮化、花序减少、变小,提前枯死的一串红,降低观赏价值。本研
杀虫气雾剂是防治室内卫生害虫的一种重要的农药剂型.以煤油和酒精作为溶剂的油基型和酊基型杀虫气雾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较多,环境污染较严重;以水为溶剂的水基型杀虫气雾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探讨HPV L1蛋白与P16、Ki-67在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宫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 2 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创新对国家、民族是
应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克隆并测序了室内经氰戊菊酯筛选7代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抗性、敏感种群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自然种群的钠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