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哲学变革是对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的哲学求解。在这个逐步推进而又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现实越发彻底的前提批判,马克思逐步追溯到了造成现实问题的矛盾及其根源,由此契合并切中了现时代的轴心。因此,要充分领略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就必须深入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脉络中去。本文自觉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立场和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逻辑进程作出了如下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有着自身不可或缺的思想前提,这是它发动愈加彻底的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柏拉图对世界所作的感性与超感性的划分,既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立了根基,也使它陷入到了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之中。如何弥合二者的断裂,成为旧哲学必须面对却又难以克服的形而上学困境。青年马克思构造“法形而上学体系”所遭遇的康德费希特先验主义疑难,可谓是对旧哲学形而上学困境的初体验。借此,马克思不但意识到了为旧哲学固有的应有与现有的对立,更是萌发了必须从先验理想主义走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理念。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为困境的克服提供了启迪。通过对其思辨性的批判祛除,马克思将之提升为对现实事物矛盾的本质揭示。这为即将展开的哲学变革确立了重要的方法导引。奠立于对旧哲学形而上学困境的体认,立足于初步确立的辨证方法,马克思发动了旨在超越旧哲学的哲学变革。就其思想开端而言,它有着两方面内容规定。一是偏重于理论批判,以进一步澄清旧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一是偏重于现实批判,以克服和消除这一困境。第一个方面集中表现为对自我意识哲学的前提批判。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特别是其原子偏斜论的剖析,《博士论文》不仅把握到了作为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纲领自我意识哲学的内核,而且洞悉到了其耽于“宁静的自由”的局限性。作为这一批判的结晶,“哲学的世界化”既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性,又克服了其前提支撑主体形而上学的维度缺失。第二个方面集中体现为《莱茵报》前后对社会现实矛盾的一系列批判。受出版权益现实的推动,马克思对现存现实展开越加彻底的前提批判。通过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矛盾剖析,他得出了必须废除这一有着内在痼疾的制度的主张;通过回击《总汇报》的诘难,他初步阐发了自身哲学变革的立场;而林木盗窃法议案以及摩塞尔地区农民贫困等问题,则增强了他关注现实和改变现实的信念,由此凸现的困境更是深化了其整体变革逻辑。这些现实批判使得“哲学的时代化”被提升到了原则高度。它不仅赋予“哲学的世界化”以丰富内容,并为哲学升华为现世的智慧即时代精神精华奠定基础。《莱茵报》之后的克罗茨纳赫和《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主题确立阶段。之前社会现实批判所遇到的困境,尤其是物质利益疑难所凸显的理性国家观与现存现实的二律背反,促使马克思转向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国家观及其法权观的前提剖析,马克思初步扭转了为其颠倒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以此为导向,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展开探本溯源。宗教被界定为国家与市民社会世俗冲突的结果;其根源被归结为市民社会自身的矛盾分裂。由此越发凸显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限度,并引发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新课题。日益端正的共产主义立场,促使马克思哲学将此确立为自身变革主题,并探索人类社会最终解放的条件。只有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去打破私有制及其统治,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总体上看,这一阶段在马克思哲学变革整体进程中至关重要。其所制定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原理,为哲学变革奠立世界观前提;由此展开的对市民社会矛盾本质的剖析,更是初步开启了新唯物主义境域。当马克思将市民社会解剖确立为自身主题,实则就获得了完成哲学变革的基础支撑和核心根据。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批判,马克思把握住了市民社会颠倒本性的确切内容。作为市民社会基本矛盾,劳动与资本、无产者与资产者的对立,既为市民社会现实存在奠定基础,又为其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本源动力。这就初步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解剖,并因而完善了已然确立的世界观根基。日益深入的革命实践活动,推动着马克思将哲学变革与对现存现实革命改造有机统一起来,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科学导引成为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借着对神圣家族之抽象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揭开了为其遮蔽的市民社会的矛盾真实;通过对思辨哲学构造世界逻辑的洞穿,马克思实现了对唯心史观认识论基础的破除。由此不但确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使命,而且推动着马克思哲学变革走向完成。立足于以上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双重唯物主义转向,基于对市民社会矛盾分裂的深入剖析,马克思对全部旧哲学展开总清算。无论费尔巴哈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还是黑格尔代表的唯心主义,它们都有着缺乏实践维度这一固有局限性。人们的感性实践活动被偏狭化为纯粹理论课题;人们与其社会存在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形而上学化为主体与客体的抽象对立;如此一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就被幽闭在了纯粹思想境域之中,从而被原则性地摒弃和拒斥。奠立于对旧哲学这些根本维度缺失的认识,以此为契机,马克思实现了如下三重变革。其一,确立了旨在实践地变革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其二,破除了旧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并为打破和超越阶级统治及其形而上学幻想提供科学指引;其三,终结了耽于现存现实先验解释的全部旧哲学,一门将彻底地解释世界与革命地变革世界辩证统一起来的新哲学得以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