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任务,高中生和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关键期,是思政课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两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高中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十分必要,在高中与大学的思政课内容中,哲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因此,以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任务,高中生和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关键期,是思政课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两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高中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十分必要,在高中与大学的思政课内容中,哲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因此,以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进一步丰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首先,针对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的相关概念、必要性进行概述。在相关概念上,主要解释了什么是衔接?什么是衔接的标准?什么是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三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四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通过以上相关概述,为下文的研究打好基础。其次,采用文本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先对高中生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因为教材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实现有效衔接。另一方面,通过对高中《哲学与文化》和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本教材中哲学内容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两学段哲学内容的衔接点以及衔接不当之处,为下文的问题分析做铺垫。再次,分析了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与原因。相较而言,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在内容上具有精深性,在育人融通上具有飞跃性,它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因此,以高中思政课哲学内容为基础,重点分析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中存在的衔接问题。教材分析与教学实践表明,两学段哲学内容衔接存在以下问题:两学段教材内容各自为纲、整体性不强;大学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渐进性不够;大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时效性差;大学教材重点内容缺乏深化、承接性不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一是两学段课程标准修订不一致,缺乏前后衔接的课程目标为指导;二是两学段教材编写不同步,缺乏统一规划。从教材实施角度看,一是因为两学段教师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二是两学段教师缺乏对时政素材的创新运用。最后,为高中和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整体规划两个学段的课程标准,衔接两个学段的课程目标;二是调整和完善教材内容,删除或简化简单重复内容,增强知识的渐进性、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增强知识的时效性、深化一些重点内容,增强知识的承接性;三是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建立大中学校思政课教材统编机制,为两学段思政课教师提供交流渠道,建设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
其他文献
中国钢琴作品《新疆随想曲》,是作曲家储望华根据郑秋枫所作歌曲《美丽的孔雀河》的主旋律为灵感而创作的。储望华的音乐创作,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利用自由开放的随想曲体裁,将西洋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新疆独特的民族风格元素融合在一起,多姿多彩的新疆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在《新疆随想曲》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该作品广泛运用于舞台演奏和钢琴教学中,使它在众多新疆音乐风格钢琴作品中脱颖而出。论文的内
米利·阿历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创作体裁,《云雀》则是巴拉基列夫根据格林卡声乐作品集《告别彼得堡》改编而来的变奏曲,这部作品在原有的音乐旋律上进行了变奏创作,通过这些变奏手法展示出了《云雀》的特色,同时体现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巴拉基列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古筝协奏曲《定风波》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所创作,表达了词人以及曲作者在面对人生挫折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共三个章节,从作品介绍、演奏处理、技巧难点以及个人演奏心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作品理论以及演奏两方面的分析,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理解和掌握其特点和音乐内容。将演奏心得总结下来,为笔者自己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也希望能够为他人演绎这首作品时提供帮助与借鉴。
本文通过对筝曲《夜深沉》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两方面的重点分析,结合自己演奏时的亲身体会进行梳理与总结,使笔者在演奏技巧方面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把握此曲的韵味。全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对筝曲《夜深沉》的作曲家及作品本身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为本文重点,对全曲进行具体的演奏分析。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在古筝演奏中,是如何运用京剧“唱腔”中的“润腔”和“气息”技巧,来模仿具有独特魅力的京剧韵味。
在歌剧《蝙蝠》中,阿黛拉虽只是剧中的一名女仆,却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成为歌剧“女仆”中最经典的角色之一,这与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所赋予在阿黛拉身上的艺术魅力息息相关。阿黛拉所演唱的咏叹调《侯爵请听》更是受到了各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的争相扮演。本文以咏叹调《侯爵请听》这首作品为例对剧中阿黛拉的人物形象及演唱进行分析。首先对整部歌剧《蝙蝠》及作曲家进行了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进行了阐述。
《流浪者幻想曲》是音乐家舒伯特的代表性钢琴作品之一,四乐章的奏鸣曲式结构、单一性的主导动机,充分地展示出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首先,本文从乐曲的文本入手,一方面结合舒伯特以往的作品,将“流浪者”主题和主导动机的来源进行了探究,另一方面对该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本文回归到演奏本身,从触键、踏板等多个维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演奏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对钢琴家郎朗演奏的解读,并
《袖梦》是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自己谱曲并演奏的一首筝曲,全曲分别以“梦”、“情”、“舞”为段落标题划分成三大部分。刘乐从自身储备的音乐材料库中,进行取舍、加工、再创造,并在“舞”的段落融入了中国古典舞水袖舞的动作元素进行发挥,创作出了具有写意风格的音乐语言。本论文主要从作品的背景和结构、作品演奏处理、个人演奏感悟三个章节来剖析,对曲中主要的演奏技法如轮指、滑弦、摇指、琶音进行演奏处理分析,并结合个人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观看音像视频、深入了解作品的基础上,从演奏者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一,古筝作品《晓雾》的概述,笔者在整理分析与本论文相关文献资料后,对作者王中山先生以及《晓雾》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其二,关于古筝作品《晓雾》的演奏阐述,通过个人学习与演奏实践,归纳总结出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尾声各个部分的音乐处理。其三,古筝作品《晓雾》的演奏心得,通过亲自实践将演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音乐会曲目的选定是整场音乐会的核心与看点,选择合适的歌曲会为整场音乐会的氛围锦上添花,反之只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正确合适的选择曲目,笔者通过自身举办音乐会来总结出关于曲目的选择与方法。本论文围绕着毕业音乐会曲目的设计与分析而展开研究,主要从三个大方面进行论述:一、音乐会曲目的设计理念;主要从曲目选择的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二、曲目的概括与分析;由浅入深对曲目进行分析。三、音乐会总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资源。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特殊的价值和功能。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高中思政课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的重要课程。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