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问题始终是中外思想家、政治家关注的焦点,对人在社会历史中地位、作用认识的不同,是统治者或执政者实施不同执政策略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命题。早在战国时期,齐国就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却出现了诸多不以人为本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激发、引导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如何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全面认识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把握以人为本的基本理论。一般说来,我们需要从哲学层面和科学发展观视域领会以人为本的涵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作为抽象的理论形态,是科学发展观视域以人为本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视域的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动态性和代际性特征,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哲学内涵的具体化。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并不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事件,古代、近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是当代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基础。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主要围绕君臣关系展开。近代中国的民本思想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专制的束缚,但是却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无情地鞭挞,提出了一系列抑制君主专权的设想。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提倡关注人、尊重人、重视人,但是却脱离了人的社会历史属性而有别于当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也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扬弃。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其理论依据。唯物史观中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思想、人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人是社会生产力主导因素的思想、人是社会发展目的思想等构成当代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前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以人为本思想,但是,在他们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胡锦涛第一次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并诠释了以人为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发展历程。历史跨入新世纪,中国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针对国际势力利用人学理论进行反华活动的实际,学术界、理论界应该加强对人的问题的探讨,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武装人们的头脑;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利益格局多元化、分配不公等现实问题也使对以人为本的研究成为必然。任何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使之由理论变为现实。只有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才能由主观的理论变为客观的现实。在当代,实现以人为本,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