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杉集》全稱《五杉練若新學備用》,是南唐僧人釋應之為初學者瞭解佛教基本知識、訓誡門人所作的桑門備用書籍。釋應之一生著作、書法作品頗多,在佛教音樂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全書共分為三卷,本文主要對中卷佛教喪葬儀式注意事項進行梳理和分析,重點考察喪儀、吊慰儀和葬儀。喪儀舉辦地點在孝院和孝堂,與唐代的無常院和無常堂異名。僧人去世后,唱禮作梵,為亡人十念,助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十念意涵在經典中不斷發生變化,逐漸由“念頭”、“心念”轉變為“十聲佛號”;十念文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背景介紹、十稱十唯願和莊嚴,也可細分為五部分。在孝堂佈置、尸體入龕柩、成服和大宿夜方面都體現了作者主張的“出俗生善”思想。吊慰儀主要介紹僧人為行為主體去吊慰其他僧人和俗家親友,晚(5吊慰須設禮祭拜以示尊重,吊慰儀貫穿喪葬儀式成服至齋供、大祥階段。葬儀內容包括吉凶導從之儀、山所荼毗以及還山歸後孝堂的佈置和唱衣。吉凶導從之儀的特點是吉凶相參,吉儀在前,凶儀在後。筆者認為禪床前面的僧人起開路和引導亡魂的作用,相當於導車,禪床代替魂車運輸死者靈魂,這兩部分組成了吉儀;運輸尸體的轜車是凶儀。到達墓地後,設祭、施食,“升柩入壙—十念—閉儀門”。此外,筆者在清规文献中发现兩篇“荼毗十念文”和一篇“全身入塔十念文”,這三則十念文的結構也分為三部分。《五杉集》中喪葬儀式通過後世文獻的徵引對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影響到日本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