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说课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说课逐渐成为现阶段极其重要的一种教研活动。然而在有些与说课相关的活动中,为了操作方便或追求说课形式上的完整,诸多参与者趋于使用所谓的说课稿模板,将说课过程模式化,这大大阻碍了说课过程中教师期望对教学理念方面信息的交流,也引起了人们对说课活动的作用和价值的质疑。本文反对将说课稿模式化的做法,而是认为说课呈现的首先是说课人对某节课的说明,他对于某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设计、实施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教学过程,以及他是怎么样设计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这样,对于听者借鉴或改进自己的课堂有所裨益,对提升某堂课或某个教育课题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说课是对于一节课设计和实施的“怎么样”和“为什么”的解读。而“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恰恰是案例研究方法所要解决的。教师在说课中需要将自己或他人幕后的设计原因与理论进行解释,因此说课稿应该是对课例文本进行案例研究的结果。本文创造性的从此视角出发开展说课稿的研究:其中课例文本是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和情境的描述,但不是对现实教学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阐述,表示教学事件的意义,包括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呈现的教学实录、现场录制的影像以及音频等。本文以课例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说课稿。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说课稿以及案例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介绍写作思路。第二章是对说课稿的发展、说课的本质和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描述。第三章分析了案例研究与说课稿的关系,认为说课稿的内容就是案例研究的结果。第四章是理论阐述案例研究方法生成说课稿的策略:具体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课例文本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它一般包括五步:第一步,定位课例文本所要展现的主题,即确定研究问题,但是这一步也可以在收集课例文本之前;第二步,深化认识研究问题,进行理论假设;第三步,界定课例文本的分析单元——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活动分解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其开端和结尾,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一个阶段就构成一个教学事件;第四步,对课例文本的分析单元——教学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教学事件间的关系,连接材料与数据的逻辑;第五步,根据对教学事件的解读,撰写案例研究报告。这五步并不是顺次发生的,存在交叉环节,如可以先确定研究问题再收集课例文本;在连接数据材料与假设的逻辑时,要反复进行分析;在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时,也要根据需要反复修改,这些步骤是逐渐明确的,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要灵活使用。第二环节是根据自身需要,选取案例研究报告中的材料数据生成说课稿。第三环节是对生成的说课稿进行评价。第五章则选取具体的高中物理课例文本为例,在实践上呈现案例研究方法生成说课稿的步骤,并对此说课稿进行评价。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因此,利用案例研究方法生成说课稿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希望我们的研究工作可以为大家正确认识说课、对说课进行正确定位,以及生成有价值的说课稿具有一定的启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推动说课活动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