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雪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另类存在,她执着于精神探寻,并以极具个性化的创作开辟了独属于她自己的美学空间,彻底割裂了与传统的联系,带给我们全然陌生的阅读体验,却也因此为其作品的解读带来了诸多障碍。神秘,恰恰就是残雪小说留给我们最鲜明的印象。通过对其文学批评和小说创作的两相观照,可以发现,她的小说就是她理念的形象化演绎、具象化表现,是她精神世界中努斯与逻各斯纠缠搏斗的写实记录,也是她探寻人类出路的思想实验。可以说,理解了残雪的文学观,就掌握了破解残雪之谜最重要的密符。神秘,只是残雪小说的外衣,高度抽象化而又不合情理的人物设定、人鬼共存而又主观能动的世界、大量的飘渺的意识活动、前后矛盾的情节,都造成了残雪文本的神秘特征。然而,残雪式的神秘并非是非理性的神秘,神秘之上,始终有作家的意图在操纵一切。以“交合论”的方式认识世界,因而她的语言风格是极其诗化的;想要回避经验理性的影响,因而使用“清醒的梦”这一策略;描写对象是终极之下、世俗之上的中间地带,因其不可言说而使文本显得含混多义。而这一切,在残雪创作进入新世纪后,又发生了新的转变。文本从极端的“恶”、“怪诞”、“仇视”,走向了美、光明、和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趋光运动”。转变的背后,是残雪对世界、对人类命运思考的深入。曾经,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如今,她开始着眼于拯救,并通过对于努斯与逻各斯之间关系的更成熟的思考,而得出了新的启示——要在“绝望的行动”中达到真理的境界。在残雪看来,理解本身就是她为读者设下的考验,就是体验自我意识、认识灵魂结构、趋向纯粹精神的行动,与她的创作过程、人物的种种冒险别无二致。因此,探寻作家最初的意图、还原其作品的本来面目,理解文本背后的审美机制、阐释文本背后的隐喻与内蕴,就显得格外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