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烧结高性能钛酸钡基介质材料的研究与制备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低成本、大容量、高性能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采用镍等贱金属取代昂贵的贵金属钯或银钯合金作为内电极;同时要求介质材料能实现与贱金属内电极在还原气氛下共烧,且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钛酸钡介质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εr>103),在还原气氛下通过掺杂改性可以实现与贱金属内电极共烧,但其内部极化机制不易调控,难以实现介电常数和温度稳定性的协同优化。基于此开展还原气氛下钛酸钡基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探明内部极化机制及介电性能影响机理,制备出兼具超高介电常数(εr>104)和良好温度稳定性的高性能钛酸钡基介质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在BaTiO3-0.5 wt%Na0.5Ba0.5Ti O3-0.2 wt%Mn Nb2O6-0.9 wt%Ni Nb2O6-1.0wt%CaZrO3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调控烧结气氛调节介电性能。通过介电温谱和频谱分析内部极化的弛豫过程,结合交流阻抗谱和缺陷化学测试分析内部极化机制并确定最佳烧结气氛为0.1%H2/N2。(2)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为简化制备工艺并探明还原气氛下施主离子掺杂对钛酸钡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Nb5+对钛酸钡进行B位取代。(a)通过研究介电性能变化、分析缺陷补偿化学方程式和探究内部极化机制明确Nb5+改性机理。(b)当Nb2O5掺杂含量为1.0 mol%时,制备出兼具超高介电常数和良好绝缘特性的钛酸钡基介质材料:εr=66886,tanδ=0.0347,ρv=4.21×1011Ω·cm。然而该体系材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急剧变化,温度稳定性有待改善。(3)为改善Nb2O5掺杂钛酸钡体系的温度稳定性,采用Mg2+协同掺杂改性。(a)通过微观结构表征和介电性能研究,探明内部自补偿机制;结合介温曲线和阻抗谱测试,分析极化机制对温度稳定性的影响。(b)当MgO掺杂含量为1.0 mol%时,制备出兼具超高介电常数和良好温度稳定性的高性能钛酸钡基介质材料:εr=45844,tanδ=0.0185,ρv=5.20×1011Ω·cm,满足X8R特性(-55℃~150℃范围内电容量温度变化率|△C/C25℃(%)|≤15%)。(c)引入CaZrO3掺杂,当掺杂含量为2.0 wt%时,通过调控“壳-芯”结构,在内部引起较大内应力使得高温介电常数峰移向更高温度,从而将该体系材料150℃下的容温变化率从-14.8%提升至-11.5%,此时样品具有较佳性能:εr=45714,tanδ=0.0216,ρv=6.52×1011Ω·cm,满足X8R特性。
其他文献
双光梳绝对距离测量一直在向高精度、低复杂度的方向发展,从双光梳产生源到双光梳测量方法都不断有新技术出现,光源有依靠外界锁相环路完全锁定的两台锁模激光器、自由运转的两台锁模激光器和单台双光梳的激光器;测距方法有双光梳色散光谱测距和双光梳飞行时间测距等。单台双光梳激光器与双光梳飞行时间测距结合的测距系统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测距精度。为了使双光梳精密测距的应用更广泛,本文用双光梳飞行时间法测量了非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隧道领域的大型掘进设备盾构机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由此带来的刀头磨损检测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基于油压失衡的主要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实时性、高效率、地况分析等方面的需求。当前光纤传感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结构健康检测的各个方面,比如桥梁隧道、大型建筑、矿井、石油勘测等领域。其中光纤光栅应用最为广泛,技术相对成熟。它具有抗电磁干扰、体积小、灵敏度高、便于复用等诸多优点。本文针
微转移印刷技术在构建柔性电子和器件小型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借助微转移印刷技术,不同微部件之间的精确组装可以构造出复合微结构或高性能电子系统。微转移印刷技术通过对高性能分立器件进行高度集成,摆脱了传统制造方式工艺不兼容的约束,具有集成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良率可控等优势。基于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本课题对微转移印刷技术在柔性封装与红外传感、单片异质集成两方面应用进行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一直是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黑障问题的研究重点。等离子体鞘套的存在会阻碍甚至中断微波通信信号的传播,而太赫兹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损耗较小,因此研究太赫兹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传输特性的理论计算、飞行器等离子体流场仿真、太赫兹波对等离子体的透射实验及等离子体包覆目标的太赫兹主动成像探测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为:1、利用解析Maxwe
随着锁模技术和啁啾激光脉冲放大技术的不断发展,飞秒激光这一奇特的光束走入人类社会,为人类探索自然规律,发展人类技术文明开辟了新的道路。利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成为人类探索微观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目前,飞秒激光加工及光谱检测技术开始被用于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中点缺陷的加工和表征研究,尤其是在以金刚石和碳化硅等第三代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固态自旋量子点的制备和表征技术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
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现有无铅钎料的热性能、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向Sn-Ag-Cu钎料中加入纳米Ag颗粒修饰的石墨烯(Ag-GNSs)形成的复合钎料相比Sn-Ag-Cu钎料具有更好地力学性能。钎料焊点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热和应力的作用会导致焊点的蠕变失效。传统蠕变本构模型均为无物理意义的经验公式,不能反映出材料的真实力学行为。本文利用机械混合法(H)和球磨法(Q)向96.5Sn
飞秒光学频率梳由于其脉冲宽度窄、光谱范围宽、纵模可分辨、重复频率稳定性高等优良的时频域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领域。特别是将双光梳技术应用到绝对距离测量领域,真正把距离测量的三大要素——量程、精度和更新速度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然而,两台普通光梳的简单组合无法满足高精度双光梳测距系统的实验要求,需要特殊的锁定方案来压缩光梳梳齿线宽,降低频域噪声。本文研究了相位锁定至窄线宽激光的双光梳系统,实现了低
基于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的LDMOS(Laterally 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器件由于耐压高、集成度高、制备工艺与低压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器件兼容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显示驱动、数字媒体和混合数字芯片等方面。LDMOS器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的发展,频谱资源愈发稀缺,而高品质视音频,以及蓬勃发展的物联网技术都对数据传输速率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高频无线信号传输中路径损耗问题,波束合成技术应运而生。波束合成技术是在多天线系统中一种利用可变时间延迟和增益来实现旁瓣抑制和选择性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和射电天文学等领域。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有源真时延技术的低复杂度波束合成芯片。芯片采用基于电流模逻
激光激发超声表面波技术因其具有快速、无损、定量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测量薄膜的杨氏模量、厚度、粘附性等性质。声表面波技术利用表面波在分层结构中传播时的频散现象,通过将实验频散曲线与理论频散曲线簇相匹配,从而表征薄膜的各种机械性质。在以前的研究中,使用格林函数和矩阵法计算表面波的理论频散曲线,忽略了薄膜中的残余应力以及薄膜表面和界面粗糙度。因此本文对表面波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残余应力和粗糙度进行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