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微波固化工艺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因为其低密度、高强度、易于加工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以及各类轻质化需求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热压罐固化技术,微波固化以其耗时短、能耗低、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具备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E-51环氧树脂,聚酰胺651与三乙烯四胺作为固化剂,玄武岩纤维和自制铁氧体为增强材料,KH-550作为表面改性剂,分别采用微波固化和热固化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过程,比较微波固化与热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的不同,优化了基体的配方组分。未加入铁氧体时,采用微波固化加热方式制得的样品质地均匀,表面无气泡,其拉伸强度为72MPa,比同配方热固化条件下的样品的拉伸强度提高31.4%。铁氧体含量在0-2.0wt%时,样品的拉伸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弯曲强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铁氧体进行表面改性时,其含量相对于铁氧体的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更大,当偶联剂含量为铁氧体含量的3wt%时最佳。通过DSC研究,铁氧体含量增加对微波产物固化度的影响,铁氧体的增加能提高产物的固化度;通过FTIR分析探究并证明,微波固化与热固化产物相同,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通过SEM检测与分析,采用KH-550硅烷偶联剂能够有效改善铁氧体颗粒的分散性。在对微波固化工艺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针对微波固化其自身加热无惯性等特点,为避免实验中遇到的不均匀加热导致的局部烧蚀现象产生。设计、研发并制造一种采用PLC控制加热功率与加热时间的多口馈能微波加热装置。在传统通过均匀微波场获得均匀加热的路线外,回归以试样加热均匀为设计目标,而保证在一个短周期内试样加热效果是均匀的。
其他文献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在其表面沉积高温抗氧化涂层可进一步提高它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表面分别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和与基体成分相同的DD6微晶涂层,将试样放进高温马弗炉进行1100℃恒温氧化试验,利用SEM、EDS和XRD检测手段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元素成分及相组成,研究了DD6
石墨烯(Gr)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其具有高比强度、高弹性模量,是已知发现材料中导电率、导热率最高的材料之一,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在很多领域获得应用。尤其是作为新型的增强相在复合材料制造领域被大量推广使用。本文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使其与Al-Si合计粉末和少量的Cu、Mg粉末充分混合,制备石墨烯增强多元金属基新型复合材料——石墨烯/铝硅(Gr/Al-18Si-4Cu-Mg)复合材料。由
钛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强和高耐热性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医疗化工等诸多领域,同样材料本身的高硬度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变得困难。在进行切削加工中,钛合金本身的低传热性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导致在切削表面形成氧化膜从而影响工件本身的材料性能。因此对于钛合金切削表面高温氧化膜的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纯钛TA2和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车削过后的切削表面的检测和观察,运用第一性原理
结构化表面具有良好的减粘减阻特性,能够有效减少流体拖曳阻力和接触界面摩擦阻力,改善零部件的接触性能。在面对难加工材料或者大批量生产的情况时,现有的结构化表面制造方法常常会出现高成本、低效率、难操作等问题,磨削加工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和高效、大批量生产。因此,研究结构化表面的磨削加工对结构化表面的制造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用于磨削结构化凸包表面的结构化砂轮的设计与制造,研究结构
随着中国工业体系完整建设和世界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的提出,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数控加工中心是数控加工技术的代表基础设备之一,广泛应用在汽车、航空、船舶、军工、电力设备、液压设备等机械加工领域,是所有加工机床中产量最多,应用最广的设备。后置处理技术则是数控加工中心完成高品质加工的关键,其主要功能是将前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刀位文件中的刀位信息转换为机床数控系统可以识别的数控程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深微孔在航空航天、武器、医疗器械和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带热障涂层气膜冷却孔深微孔的加工,常用的电解加工无法加工非导电陶瓷材料,激光加工微孔存在再铸层和微裂纹,以及加工高质量深微孔对激光器设备要求过高等问题;开展激光电解组合加工技术对带热障涂层镍基合金深微孔加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激光电解组合加工带热障涂层材料深微
当前金属矿石的加工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应力破碎,通过对矿石进行冲击、刮削、剪切以及研磨以此来实现金属矿石的解离。然而,机械破碎过程普遍存在粉尘大、噪音污染严重、能耗高以及机械钻具耐磨性差等缺点。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矿石破碎方法来弥补机械破碎方法所带来的不足,即高电压脉冲预处理破碎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目标矿物进行高电压脉冲预处理,然后再采用机械应力破碎法进行破碎。其原理是通过输入高电压脉冲作用于矿石表面,由
70年代NASA的兰利中心发现,流体流过具有筋条结构的表面时表面阻力比光滑表面低8-10%。因此为了将微结构应用于零件表面,国内外学者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制造微结构表面,例如:激光、压印、化学蚀刻、微铣加工、3D打印、电火花线切割等等,然而以上加工方法在面对大批量生产和难加工材料零件制造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磨削因为具有高精度与高效率且超硬磨料能够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的优点而备受关注。磨削微结构的
石墨烯(Gr-Graphene)作为21世纪人类发现的性能最优异的新型材料之一,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有着“新材料之王”的美誉。过往的研究者曾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金属、聚合物、无机化合物中,以此来探究石墨烯的优异性能是否在形成复合材料之后会得到继承,最后得到的试验结果都是肯定的-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增强相来改变复合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过共晶Al-Si合金和普通钢
本文中采用7075Al合金粉为基体,石墨烯、石墨烯/SiC混杂、石墨烯包覆SiC、镀铜石墨烯四种材料作为增强相,通过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了铝合金与增强相的复合粉末,热压烧结成型后,再经过固溶、时效处理的方法,以获得最终的铝基复合材料。首先对7075Al合金和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了样品密度;通过XRD、SEM以及EDS分析,界面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且没有Al4C3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