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的化学植筋后锚固受拉试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1987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由于建筑工程中日益增多的建筑翻新、建筑改扩建以及大量新建工程施工的需要,后锚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后锚固连接是设备安装、结构改造和加固中较常用的连接方式,它通过锚栓或植筋使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有效连接,并传递荷载。在我国,虽然后锚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较广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后锚固技术。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针对的基材为混凝土,而现在广泛使用的砌体结构的后锚固技术并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设计理论。应《砌体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编撰的需要,为在砌体基材上的后锚固技术提供指导,本文通过在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烧结普通砖砌体上的后锚固化学植筋在静力作用下的拉拔试验研究,分析了砌体上后锚固的破坏模式和影响拉拔承载力的因素,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植筋拉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以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压灰砂砖砌体为基材的植筋试件,研究钢筋外形、钢筋直径、基材种类对拉拔承载力的影响,测量钢筋应变、植筋试件加载端的滑移量,绘制荷载-滑移曲线,分析植筋的滑移特点。2.对以烧结普通砖砌体为基材的植筋试件,研究植入位置、钢筋外形、钢筋直径、锚固深度对拉拔承载力的影响,测量植筋试件加载端的滑移量,绘制荷载-滑移曲线,分析植筋的滑移特点。3.根据砖砌体、钢筋和锚固胶的特点及其粘结滑移关系,运用ABAQ 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植筋拉拔试验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本文在对化学植筋后锚固技术性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对植筋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滑移性能做了初步剖析。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在砖砌体上锚固深度为10d~14d的化学植筋后锚固具有一定承载力,增大钢筋直径、锚固深度或基材强度可以提高植筋极限拉拔承载力,其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不适用于重要承重构件,但可用于一般的附属构件(如挂件等)。
其他文献
钢-混凝土组合肋壳结构(肋外表面为钢板、肋内部以及肋上部均为混凝土)具有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承重功能与维护功能合二为一,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材的优势,节省钢材,降低造价等一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展开,人们在地层中开挖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地下洞室、隧道和巷道等,而地下洞室开挖后其周边围岩的弹
按变形控制确定地基承载力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地基土的承载规律,充分发挥出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满足强度和变形安全的双重要求下,合理地确定地基承载力,使位于地基上的各种工程
为了保证柱的延性要求,规范通过限制轴压比,主要是希望柱发生延性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从而保证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高层建筑的下部或大跨结构柱子为满足规程对轴压比限值的要求
土钉支护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深基坑支护、岩土体边坡加固的新技术,因成本低、工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工作性能的认识尚不够深入,设计和计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尚未开发的资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支护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日益重要,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本领域进
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地震区得到大力推广,建筑物基础隔震结构将越来越多。当前需要注意隔震结构受大震检验的实例仍然极少,大震下隔震层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仍然存疑。考虑到隔震层
钢管结构由于其自身优美的外观和良好的塑性、较高的强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青睐,焊接技术的提高促使焊接相贯方钢管节点广泛的使用,但方钢管(RHS)自身空心薄壁的特点,使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强、耐久性好、耐疲劳性能优良和可设计性能良好的特点,还具有绝缘、隔热及透电磁波等特性,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所提倡的“绿色节能环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成功应用于桥梁加固的工程实践表明,该加固技术能有效的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刚度,能减小挠度和控制裂缝发展,使其他加固方法中存在的加固材料应力滞后问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