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因为一系列历史原因曲折发展。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的城市逐渐脱离封建时代以政治职能为主的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代表的都市成为都市写作的宠儿;战争时期的破坏使得城市发展畸形繁荣又不断遭到破坏;1949年以后又因为政治因素,城市发展几近停滞甚至出现倒退。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不断深化,各个城市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复苏,小城市和小县城也在不断实现城镇化乃至城市化。与此同时,1990年以来当代文学从原来的文革文学、农村文学、改革文学等等具有政治性的题材转向城市写作,而在这个转向中女性作家们的反应速度远远超过男性作家。由于女性天生与城市具有亲缘性,1990年以来女性都市写作具有题材多、主题新颖、作品多、代表作家多等一系列特征。女性主义视角、私人化写作、欲望写作、商业化写作、现代性等女性都市写作将1990年以来都市的风貌一一诉说。在整个女性都市写作都以都市繁华面为写作主题之时,有这样一群女性作家,她们关注城市平民和贫民,书写城市繁华反面的世俗平民生活,将都市底色一样却并不为作家注意的普通生活揭示出来。虹影是出生于重庆南岸贫民区的城市女儿,在游历、出国、成名等一系列人生经历过后,依旧无法忘怀故乡那城市盲肠一般重庆南岸和那里的人们经历的苦难生活;池莉一直为武汉市民阶层代言,专注于书写鸡毛蒜皮的武汉普通人生活;王安忆是上海书写的代表人物,上海这座城市是繁华的代表,王安忆却并不是简单的书写繁华、商业化、欲望和消费的上海,在她的笔下上海不再充斥着财富和光芒而是审美化的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以虹影身世、重庆历史等为引子,以虹影作品《饥饿的女儿》、 《好儿女花》等作品为研究文本揭示虹影的重庆写作,了解虹影笔下重庆的市民性格和城市性格,了解那个充满原始野性和欲望的重庆;第二章从武汉历史、池莉与武汉的关系等出发,以池莉《所以》、《她的城》、《烦恼人生》等中篇小说及其1990年以来所写的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揭示武汉市民世俗的生活和性格;第三章从王安忆的生活经历和上海历史入手,以《长恨歌》、《桃之天天》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了解王安忆“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揭示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三人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世俗生活等共同点下各自写作的差异性,揭示三人平民路向写作对现代都市写作的贡献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