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嗯英的生成影响因素做三方面的探究。第一部分是在分粒径的基础上建立飞灰物化特性表征以及飞灰中二嗯英、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含量及分布的测定。试验所用飞灰来自垃圾焚烧炉排炉电厂,采样位置分别为炉膛出口和袋式除尘器。使用到的物理化学表征手段包括激光粒径分析,SEM-EDS, XRD和XRF。主要目的是核查这种离线的飞灰分析能够多大程度上补充垃圾焚烧电厂常规的污染检测以及补充对该类型焚烧电厂生成PCDD/F、 PCB和PAH潜力的认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粒径分布、形貌特征以及元素含量受到采样位置的影响,而元素的挥发特性是影响其整体和表面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样品中沸点较低的S、Cl、Zn、Cd、As、Se和Hg的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明显增加。随着采样位置和样品粒径的变化,PCDD/Fs和PCBs含量和分布的变化趋势相似,而PAHs在两个样品中总含量变化不大,与其生成机理有关。第二部分则探究二嗯英从头生成中CuCl2和Fe203共同作用下二嗯英生成趋势。CuCl2和Fe203都能充当二嗯英排放过程中的催化剂,而Fe203是铁矿石烧结灰中的重要成分影响烧结灰中二嗯英的指纹特性。本文以NaCl、活性炭、Si02和相应的金属化合物为原材料配置9种不同组成的模拟飞灰,从头生成试验条件为停留时间1h,温度350℃,试验气氛为90%N2/10%O2,探究Fe-Cu催化下生成二嗯英的含量以及分布特性。试验设置三种不同的铁铜质量比,分别为1:1,10:1和100:1来探究Ryan提出的两种金属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存在铜元素的情况还是铜含量固定在0.1%,当铁含量从0增加到10.1%, PCDD/Fs的生成量略有增加,而当铜的含量从0增加到1.1%时,无论是PCDD/Fs的生成量还是平均氯化程度都剧烈增加。本文还将试验得到的二嗯英分布特性与典型垃圾焚烧电厂及铁矿石烧结厂排放的二嗯英分布进行对比。第三部分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二嗯英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两种方法的相互印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