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结直肠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中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检测EMT相关因子E-cadherin、Slug、Z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及EMT现象与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及EMT现象在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EMT现象的相关性。为解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肿瘤外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的结直肠癌患者粪便共61例,对照组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患者的家属粪便共60例。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比较结直肠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的结直肠癌患者共61例,取患者术后石蜡存档蜡块,包括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无瘤粘膜组织(距肿瘤组织5cm以上,病理证实无癌细胞),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法)检测剩余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无瘤粘膜中EMT相关因子E-cadherin、Slug、Zo-1的表达。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直肠癌患者、正常志愿者中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EMT相关因子E-cadherin、Slug、Zo-1在结直肠癌患者不同组织表达情况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应用χ2检验对所得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的比较,当P<0.05时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有关,TNMⅢ、Ⅳ期肠道菌群失调阳性率明显高于TNM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道菌群失调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其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cadherin、Zo-1、Slug在结直肠癌癌组织及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组织内E-cadherin及Zo-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E-cadherin、Zo-1、Slug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缺失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缺失率明显高于TNM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Zo-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明显降低,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Slug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Zo-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TNMⅠ、Ⅱ期,Slug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NM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Slug、Zo-1蛋白在癌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与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生长部位无明显联系,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E-cadherin、Slug、Zo-1在肠道菌群失调的结直肠癌癌组织及肠道菌群正常的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cadherin在肠道菌群失调组及肠道菌群正常组织中阴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ug、Zo-1在肠道菌群失调组及肠道菌群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较正常志愿者明显增高。2肠道菌群失调阳性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等有关,即TNM分期越晚,肠道菌群失调阳性率越高。3粪便直接涂片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早期诊断的一种临床检查方法。4 E-cadherin、Zo-1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Slug蛋白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表达上调。5 E-cadherin、Slug、Zo-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有关,提示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6 E-cadherin、Slug、Zo-1均为EMT过程的相关因子,由此可见EMT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7尚不能确定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EMT现象的发生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