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作为针灸学的一个分支,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呼吸、神经等多个系统的百余个病种。目前埋线疗法绝大部分采用羊肠线作为埋植材料,羊肠线主要用于外科缝合,并非特制的埋制专用线,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存在一定缺陷,如羊肠线埋入时疼痛,可吸收性差,组织反应和易感染等。此外,羊肠线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刺激强度也难于控制。因此,寻找埋入操作简便快速、可控性好、且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埋植材料,对推动祖国传统针灸疗法的进步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题通过预试验,确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较理想的埋植材料,选用盐酸麻黄碱Ephedrine Hydrochloride (Ephetonin)作为模型药物,对替代羊肠线作为埋植材料的可穴位注射植入的原位凝胶剂进行研究。研究中测定了PLGA和盐酸麻黄碱在各溶剂中的溶解性,确定原位凝胶溶剂与增塑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建立了盐酸麻黄碱原位凝胶中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考察了PLGA型号对药物释放的影响;PLGA浓度和增塑剂聚乙二醇400(PEG400)浓度对原位凝胶流动性和成型性的影响;通过均匀试验筛选出可穴位注射植入盐酸麻黄碱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制备了含3%盐酸麻黄碱、可缓慢释放药物长达20天的穴位注射植入可生物降解盐酸麻黄碱原位凝胶;比较了不同含药量、不同释放介质、不同释放条件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对盐酸麻黄碱穴位植入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酸麻黄碱穴位植入原位凝胶可缓释20天,20天后药物释放完全,其体外释放过程符合Fick扩散。为寻找穴位埋线疗法新型埋植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