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时期,品评赏鉴文章内容、议论探究文章写法的专著、笔记大量涌现,故目前学界将南宋作为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期。与此同时,在诗歌写作中加入文学批评的写作方式自唐代杜甫的论诗诗开始便逐渐受到诗人们的关注。入宋后,诗歌写作内容扩大化,形成无事不可入诗的创作理念,同时以论为诗成为宋人诗歌写作的一种习惯。在议论手法逐渐完备的情况下,结合对文章写作的关注,宋人便将文章学与诗歌写作相结合,形成了“论文诗”这一特殊的写作形式。目前针对论诗诗、论书诗等问题的讨论成果已十分丰富,而论文诗却鲜少有人关注。故而对论文诗的考察十分必要。论文诗的主要价值有二。其一,是论文诗的内涵。从诗歌角度来看,论文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涉及风格流变、谋篇布局等文章学相关内容,亦与当时历史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同时,论文诗并无长篇组诗,较为散见,故涉及诗人众多,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南宋文坛的文风、士风走向。价值之二,在于论文诗的特殊性,即以诗的形式谈论文章。南宋时期文章学著作多集中于文章技法的探讨,洋洋洒洒,论述详实,但论文诗受制于体例、格律等诗歌形式,故很难对文章做具体的分析,因此诗人常常在诗中谈论文气、文道等较为抽象的问题。同时,诗歌语言相对文章论证更为简单、直观、形象,因而论文诗在分析文章学这些问题时便更为生动而易被理解。南宋论文诗与南宋时期文章评点、专著类作品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南宋文章学的内容体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论文诗进行界定与溯源。目前学界对于“文章”的定义十分繁多,本文以祝尚书先生在《宋元文章学》中对“文章”的定义为准,通过与论诗、论书、读书诗之间的辨析,厘清“论文诗”的定义。在探讨“论文诗”源起方面,考虑到论文诗特殊的写作方式,以时序为线,从诗中含有的文学批评形式和诗歌议论手法两个方面共同考察,以期对论文诗发展脉络有一个完整的梳理。第二章从外部历史契机与内在文化动因两个角度探究论文诗的形成背景,以及南宋时期走向成熟的原因。从历史政治背景来看,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促成了社会重文、尚文的特殊文化环境,为论文诗产生提供了土壤。其次,科举公平性的提升促使士子们更为发奋的学习、读书,间接扩大了宋代文人群体的知识储备,使士子们对文章理论的理解有所加深。北宋取消诗赋、代之以经义的科举改革,更是促成宋代文章学发生的必要条件。从诗学观念看,唐宋诗学思想之转关无疑是宋诗形成议论特色并包容各种创作题材入诗的直接原因。但从思想动因来看,宋儒影响下形成的疑古精神为宋人的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南宋后科举对文章的重视增加,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成分,促使一些兼具文人身份的儒士着力于对文章的探索,进而促成了南宋文章学的萌芽。在以上种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下,论文诗终在宋代得以成立。第三章主要针对论文诗诗人群体进行分析。因论文诗诗人身份较为散乱,故笔者从中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归类,区分为朝堂词臣、江西诗人、理学鸿儒三类。三类诗人中些诗人身份众多,则取其代表身份,如陈与义的江西诗派身份、吕祖谦的儒家婺学身份。通过对这三类论文诗数量较多的诗人群体的分析,总结各个群体的写作特征、文章观点。第四章则是关注于南宋论文诗内容的理论阐释。第一部分是对文体功能的阐释。文体方面着重于论文诗中对应举文章与碑板文章的写作与评价,功能方面则通过对南宋论文诗中文道论等观点的分析,探索文章的功用。第二部分为流别与史观。主要从南宋论文诗的角度探讨宋人眼中文脉的发展、传承以及对文章风格的追求。第三部分为士风文风。结合“为文养气”论探索南宋士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风貌。第五章是对南宋论文诗写作特点的分析。简要概括为樽酒论文,轻松活泼;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情溢于辞,亦史亦文;引类譬喻,文心诗境四个特点。论文诗是诗歌与文章相结合的特殊文学形式,这种特殊性使它具备了丰富的研究价值。它是诗歌作为文学批评这种写作方式的发展,是诗歌内容扩大的极致,同时也是南宋文章学材料的必要文献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