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MSCT测定肩峰倾斜角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不同肩峰倾斜角的大小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经临床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IS的患者78例(病例组)以及诊断为单纯关节盂唇、肩袖损伤或者正常肩关节38例(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与MR检查。在MSCT三维重建的图像上测量肩峰倾斜角α、β、γ,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MR检查用于明确诊断。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肩峰倾斜角α、β、γ独立样本t检验t值分别为-8.09、10.84、-7.10,(P<0.05);各肩峰倾斜角α、β、γ与肩峰下间隙(acromio humeral intervals,AHI)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92、0.84,(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Ⅲ型肩峰构成比行χ~2检验值为6.84,(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中肩峰倾斜角α、β、γ三者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7、0.94、0.84。三者AUC值对比Z检验结果α-β、α-γ、β-γ分别为2.06(P<0.05)、0.71(P>0.05)、2.44(P<0.05)。其中诊断价值最高的为肩峰倾斜角β(敏感性84.6%,特异性92.1%)。结论:各肩峰倾斜角对SIS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中肩峰倾斜角β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Ⅲ型肩峰可促进SIS的形成。第二部分MRI测量肩峰倾斜程度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利用MRI测量不同反映肩峰倾斜程度指标的大小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以肩关节疼痛就诊的患者141例,其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96例,对照组45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并测量MRI图像的各项指标,包括肩峰下间隙(acromio humeral intervals,AHI)、肩峰角、肩锁关节夹角、肩锁关节成角及冈上肌腱损伤程度,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冈上肌腱损伤96例(100%),对照组中冈上肌腱损伤38例(84.4%);病例组与对照组中肩峰角、肩锁关节成角、AHI及冈上肌腱的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中肩锁关节夹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锁关节成角及AHI与肩峰角具有相关性(r值均为-0.428,P<0.05),肩锁关节成角与AHI具有相关性(r值为0.512,P<0.05);冈上肌腱损伤程度与各指标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中肩峰角、肩锁关节成角及AHI的AUC值分别为0.823、0.697、0.752。肩峰角-肩锁关节成角、肩峰角-AHI、肩锁关节成角-AHI三者AUC值对比Z检验结果分别为2.09(P<0.05)、1.19(P>0.05)、0.85(P>0.05)。结论:肩峰倾斜程度是SIS的重要影响因素,对SIS具有诊断意义;肩锁关节成角及肩峰角可作为SIS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