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彰显新气象、呼唤新作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有担当,才能承载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的十九大寄语大学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呼唤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努力中书写人生华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担当精神的培养则是体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中强调担当精神,2019年元旦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青年“心怀梦想、奋力追梦,才能砥砺坚韧意志,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构建和谐社会、承担家庭责任,都需要大学生具有担当情怀、担当意识、担当素养。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担当精神究竟如何?本研究基于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主流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具备较强的担当能力。但也存在着责任认知模糊、担当意识淡薄、担当情感淡漠、担当行为被动、担当能力欠缺等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失目标和方向,缺少感恩心和同理心等等。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复杂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过多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担当精神的培养比较欠缺,更有大学生个体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理想追求等原因导致其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不足。本研究力争通过实证调研获得的真实数据分析掌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面临的种种问题及其真正原因。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圆梦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会在一代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本研究基于对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分析,从厘清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着手,分析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及时代价值,经过深入探析,找到问题的成因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何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本研究提出如下举措: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文化为基点,以高校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为方向,建构起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有效路径,发挥好国家、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四个方面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模式和载体,形成“四位一体”的培养合力,使得大学生自觉肩负国家使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赋有担当情怀和奉献精神、激发内心担当情感、提高责任担当能力,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价值中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