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镇痛方式用于肩关节镜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观察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十几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使得肩关节手术得以广泛开展。虽然肩关节镜具有创伤小,疼痛相对轻,恢复快等一系列优点点,但肩关节镜手术的术后疼痛仍是术后突出的问题。有研究显示[1],在术后24~48小时内,开放手术与肩关节镜手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其术后严重疼痛的高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影响术后的康复锻炼。目前术后常规的镇痛方式主要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brachialplexusblock,ISB)、关节腔内注射(Intra-articularinjection,IA)、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nerveblockwithAxillarynerveblock,SSNB+ANB)等方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本实验主要对上述镇痛方式从拔管时长,术后第1天、2天静息及被动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第一天麻木感,住院时长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拟肩关节镜下行单侧肩袖破裂修补术的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18~8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9~39kg/m2。随机分为关节腔内注射组(A组n=30例),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n=30例),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组(S组n=30例)。所有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常规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2mg/kg,舒芬太尼0.2ug/kg,丙泊酚2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空氧复合吸入,维持用药:七氟烷1.0~2.0%,瑞芬太尼0.1~0.5/kg/min,术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之间,维持术中血压波动-30%~+30%,根据手术需求调节麻醉深度。分别在麻醉诱导后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区域神经阻滞药物均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20ml,术毕B组和S组均关节腔内注射30ml生理盐水,A组患者予关节腔注射镇痛药物(配方:左旋布比卡因10ml+酮咯酸30mg+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1000+生理盐水,配置成30ml)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苏醒即刻、术后第1d、2d的静息及被动活动时VAS评分,有无术后第一天麻木,术前、诱导后、切皮后即刻及切皮后10min平均压、心率、BIS值,记录拔管时间、术后48h的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出院时间等。
  结果:S组拔管时长短于B组(11.5±3.04minvs18.9±3.87min,P<0.01),S组拔管时长短于A组(11.5±3.04minvs14.9±6.38min,P<0.05),A组拔管时长短于B组(14.9±6.38minvs18.9±3.87min,P<0.05);术后即刻VAS评分B组小于S组(0.01±0.01vs0.58±1.20,P<0.01),B组小于A组(0.01±0.01vs0.93±1.39,P<0.01);术后第一天、第二天静息和被动运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第一天麻木感发生率最高达53.3%,S组明显低于B组(0.07%vs53.3%,P<0.01)和A组(0.07%vs23.3%,P<0.01),A组明显低于B组(23.3%vs53.3%,P<0.01);S组住院时长短于A(6.54±0.86dvs7.14±2.14d,P<0.05)和B组(6.54±0.86dvs7.10±1.89d,P<0.05);三组患者的镇痛泵消耗总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本研究中,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腋神经阻滞、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三组对比术后长期镇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腋神经阻滞的患者在三组患者中术后拔管时间更短,术后第一天患者麻木感更少,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关节腔内注射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也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短,术后第一天麻木感更低。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泵总入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长及患者满意度均无明显差异。综合上述结果,肌间沟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也仅仅体现在术后1h,术后长期的镇痛效果三者并没有差异。结合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风险及并发症可能较高,在肩关节镜手术后的镇痛中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腋神经阻滞或关节腔内注射是安全有效的替代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与持续背景输注(continuousepiduralinfusion,CEI)相比,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intermittentepiduralbolus,PIEB)提高了镇痛效果;然而,最佳PIEB脉冲剂量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脉冲剂量的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
学位
目的:精准麻醉是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和手术要求精确的滴定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应用于临床。基于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反映全身麻醉镇静水平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熵指数(Entropy)等,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强直后刺激技术(Posttetaniccount,PTC)等
学位
目的:从超前预防的角度研究麻醉实施前给予布托啡诺对于预防产妇围术期寒颤的效果,以期有助于提高产妇围术期满意度,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加速其术后康复,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年龄18~35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布托啡诺7.5ug/kg),B组(布托啡诺5.0ug/kg),C组(布托啡诺2.5ug/k
学位
目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基础值目前尚不明确且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已知影响rSO2基础值的因素可能有年龄、血红蛋白浓度、探头放置位置以及不同仪器等,因此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脑氧饱和度基础值有无差异,探究影响脑氧饱和度基础值的因素,为手术麻醉中监测脑氧饱和度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ASA分级Ⅰ-Ⅱ
报纸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往往因术后剧烈的疼痛而拒绝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而在康复过程中实施有效镇痛更易达到康复的目的。为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为远期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支持,本研究旨在将不同容量的氯普鲁卡因行股神经阻滞应用于TKA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通过分析与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等,筛选出更适合用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氯普鲁卡因容量。  方法:本研究选择ASA分级Ⅰ或
目的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因无输错血型之虞,风险小、并发症少、成本低,已成为一种较简便易行的血液保护策略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回收血液质量受到回收过程中的负压吸引装置、过滤装置、血液中抗凝剂剂量、洗涤液的种类和温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负压吸引是造成红细胞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一种自体血回收压力控制管和一种贮血滤血器的负压吸引系统,用于精准调控手术
目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出现的记忆力、集中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轻微损害。而高龄是术后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是术后3个月POCD的唯一危险因素。此外,手术类型、麻醉过程、患者自身因素等均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近期很多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海马)的炎症反应与POCD之
学位
报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