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控释载体成功的解决了传统周期性给药方式容易产生的给药体系内药物浓度不稳定,药物体内半衰期短和作用率低,易产生毒副作用等问题,能够长时间内使体系内药物浓度较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物利用率和药用价值。其中纳米控释载体因为其相对于普通控释载体更大的相对表面积可以获得更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曲线。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可以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实现细胞内释放,并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获得一定的刺激响应性,以期在不同环境条件(如pH和温度等)下实现不同速率的药物释放。此外,纳米药物载体可以在注射后的体内循环过程中实现病灶部位的靶向治疗。这种特性在癌症的治疗中十分有用,控释体系的尺寸是通过增强渗透保留(ERP)效应实现癌症靶向治疗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使用水-油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合成Pluronic F127基温敏性纳米囊泡,利用末端改性的Pluronic F127和透明质酸(HA)和聚赖氨酸(PL)在水/油两相界面间的交联反应来构建Pluronic F127/HA和Pluronic F127/PL纳米囊泡。使用1H NMR、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分别表征纳米囊泡的结构组成、形貌和温敏性。该纳米囊泡因为Pluronic F127高分子链的PPO段在4-37oC之间的温敏脱水作用而展示出比较大的体积变化(Pluronic F127/HA纳米囊泡和Pluronic F127/PL纳米囊泡分别是26倍和31倍)。Pluronic F127/PL和PluronicF127/HA纳米囊泡于37oC时直径分别是72±4nm (PDI=0.08)和69±5nm(PDI=0.10),于4oC时直径是分别是226±23nm (PDI=0.34)和206±20nm(PDI=0.3)。利用盐酸阿霉素(DOX·HCl)为模型药物并研究其控释特性。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和动力学特性表明该热敏中空纳米囊泡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药物控释载体。其次,原位合成基于聚乙二醇-聚(谷氨酸-酪胺)(PEG-P(LGA-Tyr))嵌段共聚物pH敏感纳米凝胶,并实现蛋白药物细胞内的刺激响应性释放。阴离子嵌段共聚物PEG-P(LGA-Tyr)是通过胺端基聚乙二醇引发谷氨酸5-苄酯N-羧基环内酸酐(BLG-NCA)开环聚合,脱苄基和酰胺化接枝酪胺等步骤合成的。这些聚合物通过双氧水(H2O2)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氧化偶联共聚物的侧链酪胺基团可以快速生成纳米凝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交联反应过程不包含任何毒性催化剂、有机溶剂并且不会产生有毒副产物。酪胺和羧基分别是纳米凝胶氧化偶联反应单元和酸敏性提供者。DLS测试表明该纳米凝胶在不同pH下呈现不同的粒径大小。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蛋白(FITC-BSA)可以高效于装载于纳米凝胶并实现刺激响应性的细胞内释放。体外释放试验表明FITC-BSA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酸性(pH=6.8)条件下的释放速率比正常的生理(pH=7.4)条件下明显更快。这些快速酶促原位交联生成的pH敏感纳米凝胶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蛋白药物控释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