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赛特世家》三部曲是约翰·高尔斯华绥小说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它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和《出租》,以及两个插曲——“残夏”和“觉醒”。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福赛特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从不同侧面向读者展示了维多利亚王朝的变迁以及二十世纪之交英国资产阶级的生存状况。同时,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而丰富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技巧。因此,《福赛特世家》三部曲在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福赛特世家》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由此开展的传记性研究为我们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提供了借鉴。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研究的日渐深入和研究视角的不断丰富,对《福赛特世家》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更多的学者从心理分析,互文性,文化批评等视角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为我们的相关研究拓宽了思路。相比较而言,国内对《福赛特世家》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对人物性格,主题和创作手法的探讨;而且,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仍然不及国外。纵观国内外有关《福赛特世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历时性研究方面,以分析三部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的研究居多;从共时性方面来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剖析上;从作品的分布情况看,关于《有产业的人》的研究占绝大多数,而对其他两部作品的关注相对较少。作为《福赛特世家》三部曲的第二部,《骑虎》代表了福赛特家族的中期,是福赛特主义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点。在这部小说中,充满了三代福赛特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财产意识和自由,在欲望与自然的角逐之中,福赛特主义的中心分崩离析。该小说正是通过表现多重矛盾关系,使读者感受到人与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鉴于《骑虎》的以上特点,本研究将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旨在探讨该小说的符号系统,从而丰富和深化对该小说文本意义的多元化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骑虎》进行文本的细读与条分缕析,试从符号学理论视角揭示小说所蕴涵的多重内涵和主要符号之间借助代码的动态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高尔斯华绥的《福赛特世家》三部曲,特别对《骑虎》作了重点说明,包括其创作背景,基本内容,小说的框架结构及主要思想;同时,对这部小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理论基础。该部分简要介绍了罗兰·巴特文学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及本论文付诸实践的尝试,重点介绍了分析叙事作品的代码理论及内涵模式理论。第四部分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对《骑虎》进行了文本分析:第一,对三大类主要人物进行了符号学解读,既包括福赛特主义的忠实代表——索米斯与詹姆士,又包括福赛特主义的叛逆者——琼和伊琳,还包括介于两者之间的乔里恩与法尔;第二,对主要的物件进行了解读,包括画,汽车,“网”与橡树,阐释了他们与主要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对主要的地点进行了解读,包括伦敦,巴黎,苏荷区和湾水路;第四,对主要概念进行了解读,包括生与死,年龄。在以上分析中,将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符号之间的关系,对该文本的主要代码进行了解读,阐释了该文本的多义性。首先对该文本中的符号进行选择,并将这些具有相关性的符号组合成一个符号系统。为了证明这个系统具有开放性,又对其代码和内涵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该文本中的符号具有多重内涵;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多个符号又具有一个共同的内涵。五种代码代表了五种阅读方式,它们相互交织,重复,重叠和映衬,使该文本具有动态性,从而具有诗性话语的特征。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通过对罗兰·巴特文学符号学理论的运用,我们可以得出,《骑虎》这部作品中的符号具有多样性,其意义具有多重性。以语言本身为对象的阅读方法告诉我们,对《骑虎》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定位不能局限于其所属的历史时期和文学流派的划分,简单地将其归于现实主义作品。要分析文本含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当从分析其符号系统入手,突破符号所指的单一性,从而对其多义性进行阐释。因此,符号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方法论启示在于,它为我们阐释文学作品的多元性提供了借鉴,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