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幸福的内涵丰富,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幸福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对水、空气、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国民绿色幸福都具有促进作用。 研究实现国民绿色幸福的路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兼有实践意义。山东省青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笔者利用山东省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程这一典型实例,通过对治理工程的调查,了解到了河流治理对当地群众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突破口,尽所能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幸福的作用,探索实现国民绿色幸福的路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继而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国民绿色幸福的意义,在第三部分对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影响国民绿色幸福的环境问题做了分析。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日渐脆弱,实现国民绿色幸福的思路被引起高度重视。然而,由于人们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制度不完善,资金落实不到位,加之企业的不自律,消费方式的不合理的影响,使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存在诸如空气、水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国民绿色幸福。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剖析文章着重探索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民绿色幸福的路径:政府要改变执政理念,引导国民加强绿色幸福理念;企业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注入生产过程中,打造绿色企业形象;要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追求绿色幸福;把“绿色幸福”作为幸福的目标和标准,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绿色幸福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