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治”到“治理”与行政法模式转变

来源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统治”到“治理”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相比较于统 治,治理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化的行政管理。治理的 公共行政强调重塑公民与政府的关系;重新审视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注重权力 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放松管制与公共权力运行方式的多样化。 行政法是关于公共行政的法,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到了现代,它与公共行政之间是相互依存与良性互动关系。 行政法应该从总体上动态地考察公共行政变迁中所出现的法现象,找出其中存 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办法。 “行政法模式”是行政法的形态、模型、形式或类型,是行政法某个阶段 典型特征的理论化和固定化。上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公共行政向“治理” 方向迈进的改革,导致在公共行政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与新问题,而这些现 象与问题必然会影响到行政法的制度建设,对传统的行政法模式带来冲击。基 于我国传统的行政法模式,人们往往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权的国家独占性以及 单方性、强制性与干预性的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内容,这就对公共行政 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因此,为了应对公共行政的变化,从行政法上解释甚至解决由此带来的问 题与矛盾,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行政法的革新。这不仅涉及到行 政法观念的转变、研究范围的调整与内容的更新,更涉及到对以行政机关和行 政权力为主线的传统行政法模式的改造与重构。与现代公共行政开放性、动态 性、复杂性相适应的行政法模式应当具有服务与合作的属性,行政法也应当对 广泛的公共行政领域、多元化的行政主体、多样化的行政行为、有序的行政程 序和有效的行政救济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服务与合作的行政法模式既反映了 这样一种现实:强政府在部分公共行政领域的退出、社会公行政领域的扩大和 社会公行政主体自主治理的兴起;又要求构建和完善这样一种制度:各行政主 体与相对人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正和博弈”,实现公益与私益的双赢,促 进社会的均衡、持续和健康发展。 行政法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公私法融合的趋势,但必须承认的是,这种转 变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并不是广泛而全面的,而是渐进的,有着范围与界限。 关键词:统治,治理,行政法模式,服务与合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城市是财富的象征,城市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纵观近几年中国
刑事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刑事诉讼的启动因素之一,也是刑事诉讼保护的中心人物。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刑事诉讼自始自终都是围绕着追究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而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审判决后,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赋予当事人要求上一级法院要求纠正的权利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普遍现象。民事上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逐步确立了以“原告资格利害关系说”为标志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但随着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包括如何科学规范和界定行政诉
学位
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为农村广大农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