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率和神经元的单立柱平台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结构的损伤识别,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实用方法。通过所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工作环境,损伤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时,需根据结构的形式和服务环境来确定可行的方法和仪器。 单立柱采油平台的作业环境比较恶劣,易受到海浪、风、海冰等自然力的影响。对于整个结构,单立柱是最主要的受力构件,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服务期限和安全。所以,应用合适的损伤识别技术对单立柱准确的损伤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工程中,特别是对那些结构形状较为复杂,型体比较庞大的结构,只能布置有限的测试点,因此,提取的数据也是有限的,如果仅通过这些点的扩展得到其他点的信息,那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此时频率法就可以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在工程测试之中,通常只需要进行一两个测点的测试就可以得到结构多阶固有频率。同时,相对于振型数据而言,结构频率的测量要简单和准确得多,在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足尺寸原型测试中,振型向量中一些数据的误差在20%以上,而频率数据的误差却不超过1.5%。 本文尝试利用低阶频率观测数据,将“频率变化平方比”作为结构损伤敏感特征,发展了仅基于频率数据的单立柱平台的损伤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国内外既有研究基础上,发展了针对单立柱的“频率变化平方比”法;其次,建立单立柱平台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构五种损伤工况,基于“频率变化平方比”法对单立柱平台损伤定位,进行数值验证;再者,以胜利油田海上单立柱平台为例,建立模型进行损伤前后试验,并提取频率数据,验证了“频率变化平方比”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最后,针对“频率变化平方比”法在单立柱平台损伤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利用BP神经网络,基于有限元数据计算,进行了有效解决。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还很不成熟。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平移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系统的平移设计体系和施工方法,为平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预应力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目前,对其研究仅限于其静力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这种形式的网壳的动力特性及动力稳定进行研究。文中采用数值方法直接求解双层球面预
为了减小水锤压强,提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水电站有压引水系统末端一般设置调压室。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电建设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结构布置和运行条件,大型长廊式调
随着大秦线重载铁路运量的提高,路基承受的荷载增大,作用次数增多。本文通过对大秦重载铁路的现场调研、现场原位测试、25t轴重货车实车动测、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动三轴试验
多年来,国内外预应力界的专家学者对预应力超静定结构能做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得到了一些对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有很大帮助的研究成果。关于预应力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研究很多是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发展。道路交通的顺畅给经济发展增加了腾飞的翅膀。在这样的环境下,高速铁路建设应运而生。在享有快速铁路给民众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对于高铁运行中出现
本文应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法对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圆套圆和圆套方)、圆钢管再生混凝土(圆实心、圆套圆和圆套方中空夹层)、圆复式钢管混凝土和内管为PVC/PPR管的圆中空夹层钢
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的国内外实践表明,围海造地是扩大土地的有效途径。常规的筑堤方式不仅造价高,而且不能够真正解决海堤的工后沉降问题
结构振动控制一直是理论与工程界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目的是减小从振源输入到结构的振动能量或控制振动能量在结构中的传播。将周期结构波传播和局部化理论应用到
《中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的出台为我国轻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目前轻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结构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