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及蔓延对人类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传染病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染病专科护士是传染病护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其核心能力关系到传染病护理质量和传染病护理事业的发展。科学的衡量传染病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并且针对性的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对于传染病专科护士的发展、传染病护理质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尚无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同时缺少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了解我国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为后期开展规范化、同质化培训提供参考,以促进传染病护理事业的发展。目的1明确传染病专科护士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内容,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2编制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为科学的衡量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供评价工具;调查我国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为下一步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提供参考。3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为开展同质化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借鉴。方法1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质性访谈和专家咨询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2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编制及应用研究在概念模型基础上,通过专家小组会议对条目池的语言表述进行转化,邀请10名传染病专科护士对转化语言进行通读,确保内容容易被理解,而后邀请10名护士长对50名传染病专科护士进行试验性调查,形成量表的初稿。第一轮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浙江省、山西省、湖北省7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传染科的40名护士长通过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初稿对其病区的540名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项目分析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而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版量表结构进行初步探索,形成试用量表。第二轮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云南省、北京市、重庆市9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传染科的42名护士长通过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试用量表对其病区的517名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再次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项目分析对条目进行筛选。随机选取其中一半的量表再次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剩余的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信效度评价,形成正式量表。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量表的区分度进行分析。第三轮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国18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传染科的128名护士长通过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病区1409名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因素。3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基于前期构建的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和我国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函询,编制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结果1构建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本部分研究函询专家熟悉度系数为0.913,专家判断系数为0.933,专家权威系数为0.923。第一轮专家函询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6、0.262、0.318,第二轮专家函询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7、0.236、0.324,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最终形成涵盖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的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2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编制及应用研究第一轮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6份。经条目筛选后所有条目均保留。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11个条目,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5348.591,KMO检验值为0.861(P<0.01),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72.229%,形成包含36个条目的试用量表。第二轮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97份。再次进行条目筛选,删除2个条目。随机选取247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5650.143,KMO检验值为0.962(P<0.01),累计方差贡献率75.569%。结合各因子条目内容,对因子进行命名,分别为专业发展能力、感染防控能力、传染病护理能力、职业人文素养、传染病疫情应对能力,最终形成包含5个维度,34个条目的正式量表。采用剩余250份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06,分半信度为0.966,重测信度为0.831,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内容效度为0.869,验证性因子分析对5因子模型进行拟合,χ~2/df=2.858,近似误差均方根=0.062,标准化残差均方根=0.051,Tucker-Lewis指数=0.933,比较拟合指数=0.940,表明模型拟合较好,且各维度主成分分析仅能提取出1个公因子,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区分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基本工资的传染病专科护士在核心能力及其5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显著(P<0.05),表明量表的区分度较好。第三轮全国性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10份。传染病专科护士总核心能力条目得分为(3.87±0.64)分,其中感染防控能力维度条目得分最高,为(4.22±0.68)分,专业发展能力维度条目得分最低,为(3.40±0.84)分。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为年龄(30岁以下为参考,31~40岁β=4.170,P<0.01)、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年限(10年以下为参考,11~20年β=5.117,P<0.01)、学历(β=12.756,P<0.01)、职称(初级职称为参考,中级职称β=12.750,P<0.01,高级职称β=17.488,P<0.01)、基本工资(3000元以下为参考,3000~6000元β=5.208,P<0.01,>6000元β=10.145,P<0.01)、工作医院所在地域(东部为参考,西部β=-17.537,P<0.01,北部β=-16.909,P<0.01,中部β=-15.973,P<0.01)和有无执行重大传染病任务经历(β=5.613,P<0.01)。3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本部分研究函询专家熟悉度系数为0.962,专家判断系数为0.952,专家权威系数为0.957。第一轮函询结果显示,能力模块、课程类别、课程内容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80、0.292、0.303;第二轮函询结果显示,能力模块、课程类别、课程内容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01、0.350、0.253,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轮研究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能力模块(专业发展能力、传染病疫情应对能力、传染病护理能力、职业人文素养、感染防控能力),12个课程类别(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传染病疫情预判和应急演练、传染病疫情响应、疾病护理能力、传染科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评判性思维、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消毒隔离、职业防护),66节培训课程的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结论构建的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内容全面。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编制方法科学严谨,信效度检验效果良好,可为传染病专科护士考核、发展等提供借鉴。以此为评价工具,通过对我国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展开现况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传染病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在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基础上,同时结合核心能力现况构建的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针对性明确、系统性强,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可为传染病专科护士同质化培训提供参考,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