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范围遍及全国,特别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此外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储备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壤侵蚀容易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选取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松山(24°48′30.7″N,102°48′13.29″E)的东南坡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137Cs核素示踪的方法,依据耕地质量平衡模型和非耕地剖面分布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状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137Cs的背景值962.34Bq/m2,流域内三种土地利用方式137Cs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荒草覆盖的非耕地51.05~669.36Bq/m2,旱耕地139.48~1231.08Bq/m2,次生马尾松林0~1518.51Bq/m2。相应的土壤侵蚀速率为:荒草覆盖的非耕地2078.751~17553.9t/km2·a;旱耕地230.94~17784.87t/km2·a;次生马尾松林0~1990.64t/km2·a。根据用国家水利部的衡量标准,总体上该地区基本属于中度和强度侵蚀,部分地区侵蚀情况非常严重,达到剧烈侵蚀,需要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根据实验结果以及野外调研,次生马尾松林多半生长在松山上部,受人为活动的破坏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受侵蚀程度较低。而荒草地和旱耕地的侵蚀速率相对林地则高出很多,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对土地的翻耕等,使土层受到扰动。同时又没有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比如构造梯田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结合本文的试验结果与实地调查情况可以得出,137Cs示踪技术非常适用于研究云南地区的土壤侵蚀情况,可以进一步推广该技术,使其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因此,水土保持是云南农业实现健康良好发展的首要任务。防止土壤侵蚀,才能加快农业发展。我们建议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更多地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平,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