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金持有决策是每个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频繁做出的财务决策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公司自身经营发展角度来看,现金持有决策影响着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等活动,只有持有必要的现金,公司才能保持健康运转;同时,现金持有量对公司的投资、融资等财务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角度来看,现金既是资本运动的起点,同时也是资本运动的终点,股东所投入的资产要实现有效运转,依赖于公司的现金资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股东的资本最大化增值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从公司管理层的角度来看,持有现金能够提高公司资产流动性,提高公司偿债能力,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于公司健康持续经营有着积极作用。现金对于公司经营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对于公司来说,持有的现金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公司持有现金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就流动性溢价来说,现金兼具流动性最强和收益率最低两个特点,公司持有现金就意味着其放弃了将现金投资于其他类型资产的收益,便会产生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公司治理是一种权力分配与制衡的结构性安排,其目的在于规范公司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等公司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公司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减少代理成本的发生。就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来说,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代理成本所导致的超额现金持有量就越低,意味着公司实际的现金持有量就越接近于正常现金持有水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超额现金持有的现象相当之普遍,这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治理水平较低、治理环境较差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公司治理因素对超额现金持有现象改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超额现金持有现状进行了介绍,据此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其次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因素与超额现金持有量关系的研究意义,最后对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说明。第二章理论部分。对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公司现金持有量、超额现金持有量、公司治理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现金持有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主要理论包括: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现金持有的交易成本理论、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等内容。其次,国内外学者关于现金持有问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章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现金持有量问题的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介绍。由于本文在构建正常现金持有量估计模型时,主要选取公司层面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因此分别就公司层面因素和公司治理层面因素对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现金持有问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学术界对现金持有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几个不足之处。第三章实证设计部分。在前文的文献综述,以及对公司治理、现金持有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公司层面因素,构建了一个正常现金持有量估计模型,以此为基础来计算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的方式。在得到主要研究对象—超额现金持有量的估计值后,对公司治理指标影响超额现金持有进行筛选,确定了回归方程的主要的解释变量和控制解释变量进,完成了研究模型的设定,为后文利用实证分析部分做好准备工作。针对公司治理因素与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假说。本文的研究假设具体如下:①公司股东大会召开次数与超额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②管理费用与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③公司上市年数与超额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在提出假说之后,对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所使用的样本、数据等进行了说明。第四章实证研究结果部分。首先对所选取的样本公司的实际现金持有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偏高的事实。其次,根据实证设计部分所设定的公司正常现金持有量估计模型和超额现金持有量估计模型,计算出样本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印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超额现金持有的观点。最后,对公司治理因素变量与超额现金持有量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实证研究的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说,发现公司股东大会召开次数、上市年数以及管理费用与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公司股东大会召开次数和上市年数与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管理费用与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公司治理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期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偏高的现象,使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