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加减当归芍药散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同时通过皮肤CT动态观察色斑消退过程。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例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予加减当归芍药散、氨甲环酸片口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对照组21例,予氨甲环酸片口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观察患者皮损处并拍摄临床照片,比照皮肤色度卡,记录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及皮损色号,计算皮损总分、治疗下降指数及色度下降数,判定疗效。同时对同一皮损区域进行皮肤CT检查,记录色素沉着密度评分、树突状细胞评分、嗜黑素细胞评分、胶原纤维变性评分、血管增生评分,计算RCM总分,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疗效分析。研究结果:1.治疗组基本治愈1例(4.8%),显效7例(33.3%),好转12例(57.1%),无效1例(4.89%),总有效19例(95.2%);对照组基本治愈0例(0.0%),显效3例(14.3%),好转11例(52.4%),无效7例(33.3%),总有效14例(66.7%)。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存在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与治疗前对比,皮损处色度下降数存在差异。(P<0.05)3.皮肤CT观察结果:3.1本研究42例黄褐斑患者中,表皮型患者共16人(38.1%),混合型患者共26人(61.9%),未见真皮型患者。32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色素沉着密度评分、树突状细胞评分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黑素细胞评分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纤维变性评分四个时间位点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增生评分治疗4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治疗12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3.3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色素沉着密度评分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树突状细胞评分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5);治疗组与对照组嗜黑素细胞评分、胶原纤维变性评分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增生评分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减当归芍药散联合氨甲环酸口服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运用皮肤CT动态观察色斑消退过程显示,加减当归芍药散联合氨甲环酸口服对皮损处色素沉着密度、树突状细胞、嗜黑素细胞及血管增生有显著改善作用,提示加减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的机理可能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黑素的生成与增殖;促进黑素小体的转运与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