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流行音乐以及各种类型的青年音乐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品。流行音乐作为大众媒体的一种,与其说仅仅是一个音乐门类,倒不如说是一个承载了种种生活态度甚至意识形态的媒体。对于消费流行音乐产品的青年受众来说,流行音乐更具有了一种符号性的特质——某个特殊形式、特殊风格的流行音乐往往成为不同的青年人群之间互相区别的标志。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国流行音乐,或者说青年音乐的演变来探讨这样一个特殊的媒体受众群落发生的变化。在2000-2008年这个时间段中,中国的青年音乐以及其受众群落内部发生的变化显得尤其激烈。因此,这些变化作为一个文化和传播学现象也就尤其值得被关注、分析和研究。
在研究青年音乐受众群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跨度中,网络媒体的介入使人们获得了新的交流手段,这种交流不仅限于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更适用与一对多和多对一的传播。一个更加明显的变化是,在网络媒体的使用过程中,青年人通过个人的网络平台获得了相对清晰自我文化身份,也正是这样一个变化导致了中国青年音乐受众群落的瓦解和重新建构。对于其他领域的青年亚文化消费者和制造者来说(这两个看似互相独立的群体实际上在新媒体的介入下早已开始了融合)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依然将新媒体视为与主流媒体概念相对立的小众媒体,那么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主流媒体在运作和传播之前,已经预设了受众群落的集体文化身份,而新的电子媒体却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让受众发生自然的聚集,从而形成更加多元和交叉的文化身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青年受众群落的瓦解和重构才得以实现。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希望能够借助中国青年音乐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在一个可以把握的相对紧凑和封闭的语境中对上述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现代传播手段和青年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