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选择。特别是随着知识生产、传播、转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迅速加快,资源、能源与环境制约因素的不断增大,主要依靠资源高投入和高消耗的传统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随之而来,如何设计一套科学的创新型国家发展水平测度系统,并据以分析和促进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用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导致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并推动宏观经济走上繁荣。在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研究开始以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为出发点,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型国家,就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其基本标准是:创新资金达到一定标准;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创新产出高。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要素禀赋,可以将当今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分为具有综合禀赋优势的发达国家、先天禀赋较差的发达国家和实现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成功转变的国家三类。“自主创新”是一个在发展中国家背景中提出的概念,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诞生于80年代中后期,弗里曼教授、纳尔逊教授和朗德维尔教授共同促成了这一理论的诞生。知识流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即创新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对于改进技术实绩至关重要。创新型国家测度系统的方法论基础是: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指标系统设计的理论。
笔者构建的创新型国家发展水平测度系统由五个领构成:创新驱动、知识创造、企业创新、技术应用以及创新影响,前三个领域构成创新投入,后两个领域构成创新产出,共41个指标,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得出综合创新测度指数,据此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水平进行分析。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消除各领域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得到主成分及其权重;对于模块之间借鉴欧盟创新计分牌的处理方法采用等量赋权法,最后得到创新系统综合测度指数,包括给缺失数据赋值、对指标类型进行一致化、数据标准化、确定各模块的主成分、计算主成分得分和计算综合创新指数六个步骤。第四章应用这一测度系统,计算得到我国从1995年到2006年的12个综合创新指数,结果说明我国自1995年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是与我国创新各领域的飞速发展分不开的,然而,我国的创新效率一直不高,这说明我国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知识扩散还需要改进。最后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国家创新体系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提高系统的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政策体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本文存在指标体系上的不足,有赖于国家的科技统计部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需要,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科技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