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公民的科学素质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从科普自媒体、科普公众号的层出不穷可见一斑。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研讨形成《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并被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如今科普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环境下提升公民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微”观念得以衍生,“微课”作为一个教育热点备受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微课运用于科普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考察微课、科普微课以及声学微课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发现现存的科普视频内容零散,尚未形成专题化、系列化的知识体系;梳理了微课的定义并对系列科普微课做了概念界定,构建了科普微课设计与开发流程;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学习者特征主要存在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学习动机上的差异;考察了学习环境并对科普微课的媒体呈现方式做出了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研究,设计和开发了一套系列科普微课,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收集了使用者反馈意见。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习者普遍对科普微课呈接受态度,普遍对故事情节印象深,认为人物风格符合审美,元素设计生活化,互动测试吸引人;学习者更加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学习科普微课;科普微课质量高时学习者对教师依赖较小,倾向于自主学习。得到反馈后,笔者针对访谈评价在内容设计、交互方式和艺术表现方面做出反思。本设计画面风格简洁易懂,兼顾趣味性和科学性,媒体音效配合生动,是一次对将教学手段运用于国民科普做出的新的尝试,也填补了现存科普微课中系列化、专题化的空缺。同时,通过熟悉系列科普微课的设计开发流程,针对教育工作者在各个环节中的责任和工作要点提出意见,为今后教育工作者设计此类微课提供经验和思路。制作方面,从收集、制作素材入手,采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实时的音效,将声音常识中适合使用视音频动态呈现的知识点,以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趣味性,使其能够为更大年龄范围的学习者接受,并且将此系列科普微课进行试用,总结不足与优势,为今后系列科普微课的构思、制作和传播推广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