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可靠、有效途径。扩大供体器官来源,增加可以安全使用的供体器官数量,是解决供体器官相对短缺的有效方法,因此提高和改善心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质量(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至关重要。低温冷保存(UW液,0-4℃)利用低温条件下细胞酶反应速率降低,对供肝可以保存20小时以上,一直以来被作为供肝保存的标准方案,但是,DCD供肝由于在器官获取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相对于其他类型器官捐献方式经历了较长热缺血时间,此标准方案的保护作用明显不足,肝移植后缺血性胆管损伤(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s)、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和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rimary graft nonfunction,PNF)等并发症高发,亟需寻求更佳的器官保存方案。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模拟人体的生理条件,持续向供肝泵入氧合含血灌注液,在常温下维持细胞的生理机能及代谢。本研究拟构建简单、稳定、实用的NMP系统,并探讨NMP对猪DCD供肝保存期间胆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NMP对猪DCD供肝胆管的保护作用。首先,构建NMP保存装置:采用离心泵、氧合器、恒温水浴箱、连接管路、压力感受器、流量计等部件构建离体肝脏NMP保存装置,其次利用NMP器官保存装置对6只巴马小型猪离体肝脏进行NMP保存,观察并比较灌注保存期间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及流量、肝脏温度、灌注液的生化指标、胆汁分泌以及胆管病理等指标变化。第二部分,研究机械灌注对猪DCD供肝保存期间胆管的修复作用:选用健康的巴马小型猪24只,体重30-35Kg,雌雄不限,猪龄在10个月份以上,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心脏停跳40min后,NMP组以NMP保存6h,UW液组以UW液单纯低温保存6h,然后两组均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分别于保存6h及再灌注后取胆管标本,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成功建立了NMP保存装置,对小型猪肝脏体外灌注保存过程中,稳定控制温度、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和流量,灌注保存液中ALT、AST、ALP、乳酸等指标在保存开始时出现较高水平的升高,之后维持在稳定水平,6h的胆汁分泌总量为27.6±0.59ml,采用Hansen提供的评价胆管损伤的半定量评分方法,两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12、10、9、8、7、10)VS(6、8、7、7、5、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NMP组与冷保存组术后5天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NMP组的ALT、AST、LDH、Lac指标均低于冷保存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管病理也显示NMP组胆管损伤明显轻于冷保存组。实验组胆管上皮及PBG结构显示弥漫的Ki-67染色的细胞,提示近期有细胞增殖。相反地,对照组Ki-67染色的细胞几乎没有。v WF染色显示对照组胆管周围静脉丛出现较多的血小板聚集。结论1.NMP保存期间可以逆转热缺血后器官的能量匮乏状态,通过持续提供氧气及营养底物,对供体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2.利用常温机械灌注装备修复热缺血器官时,对于热缺血时间较长的器官也需进行较长时间的修复。3.机械灌注对胆管的保护作用及促进胆管屏障的恢复有利于阻止NAS发生。对于已经受损的胆管,NMP通过对PBG、PVP的保护作用,促进胆管上皮细胞再生也能起到修复作用。4.供体胆管通过NMP保存方法,可以转变损伤的顺序(CS组:热缺血损伤—冷保存损伤—第二次的热缺血—移植后灌注不足的热缺血损伤)为(NMP组:热缺血损伤—氧合的机械灌注—第二次的热缺血损伤),减轻了三分之二的胆管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