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再生混凝土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能够有效减少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对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态坏境,提高生活质量。再生混凝土和外包钢管的组合,克服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一定程度劣化的缺陷,但目前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圆形、方形等截面,对T形截面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研究则较少。因此,开展此类构件轴压性能的研究,对促进工程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混凝土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能够有效减少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对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态坏境,提高生活质量。再生混凝土和外包钢管的组合,克服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一定程度劣化的缺陷,但目前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圆形、方形等截面,对T形截面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研究则较少。因此,开展此类构件轴压性能的研究,对促进工程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结论如下:(1)进行了14根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试验。考虑的变化参数包括钢管壁厚、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有无拉杆、拉杆间距等。通过试验,观察、分析了试件的受力全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取并探究了荷载-位移关系曲线、荷载-应变关系曲线,分析了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轴压耗能能力。结果表明:1)试件受力经历了弹性、塑性和破坏阶段,表现为明显的鼓曲破坏;2)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试件的承载能力;3)拉杆增强了钢管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得带约束拉杆试件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等均优于不带约束拉杆试件,其中承载力较无约束拉杆提升幅度为17%;4)钢管壁厚的增加能够增大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初始刚度和峰值荷载对应下的位移。(2)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试件在不同参数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试件在不同部位、不同加载时刻的应力分布。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试件承载力主要受有无拉杆以及拉杆间距的影响,在加设拉杆后得到了有效提高,极限承载力随着拉杆间距的缩短、钢管壁厚提高而增加,也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核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核设施亟需退役。核退役机器人可取代人工,在高辐射环境中完成退役工作。然而,传统的遥操作控制方式存在着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员培训周期长等问题,因此核环境下的自主作业是核机器人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提升核机器人的自主抓取作业能力为目标,重点研究机器人在自主抓取过程中面临的路径规划问题、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和抓取位姿检测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核退役场景的特
强化传热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或体系的传热效率,还可以降低换热装置和能量传输系统的尺寸和初期投资,对于解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介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石墨烯纳米流体更以其优异的热物性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针对该现状,本文对配置了石墨烯纳米流体,并对不同浓度石墨烯纳米溶液的稳定性以及热物性参数进行了表征与测试,自主设计了圆形铜管及矩形槽道,并搭建了持续施加
智能多模通信系统是将移动自组织网络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通信系统。该系统除具有传统移动自组织网络无中心、多跳的特点外,还具有多调制模式、差异化的网络拓扑稳定性、综合业务支持的特点,造成网络拓扑稳定性变动较大,要求提供分组Qo 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信道接入技术作为智能多模系统关键技术,如何提高网络分组投递成功率、降低分组时延、保证各类业务Qo S是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
当前,无人机航拍已经成为人类获得信息的途径之一,研究航拍行人目标检测关键技术,对军用侦查、公共安全、人员搜索等应用领域有重大意义。然而,航拍场景通常具有环境复杂、目标对比度低等特点。另外,由于嵌入式设备功耗及计算能力受限,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的部署与应用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航拍行人目标为检测对象,针对航拍行人目标检测算法精度不足和单一传感器获取图像信息有限的问题,基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对
核环境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是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避免核事故的发生,巡检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依托国家“十三五”核能开发项目“核应急处置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针对核环境非结构环境特点,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执行核环境巡检任务。地图构建和路径规划作为机器人巡检过程的关键技术,是机器人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本论文重点对Cartographer地图构建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非结构
核辐射环境的高能粒子冲击会导致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器件性能退化,甚至损坏设备,致使采集的图像数据具有大量噪声。为了稳定、清晰的采集到辐射场景图像信息,本文从图像采集设备的耐辐射性能提升和核辐射图像降噪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核辐射环境图像采集系统的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器件易受辐射环境高能粒子干扰,根据高能粒子对电子元器件的作用机理及类别,利用传像光纤导光特性,搭建了镜头收光模块与图像传感器分离的核辐射环境图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加深,如何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成为每个电力企业都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电力负荷预测不仅能够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还是决定电网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度是现如今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本文调研了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了短期负荷预测的多种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历史电力负荷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并对其做了插补、去噪和归一化处理。随后分别建立了基于BP、
目前,软体机器人已成为机械领域内研究的热点,然而,软体机器人的结构、驱动及控制方面仍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弹性杆的稳定性模型在生命科学和诸多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将其运用于软体机器人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环形弹性杆在扭转作用下的循环失稳特性,提出了一种单自由度控制、功能-结构一体化的柔性传动机构,并将其作为波动式驱动装置应用于仿生机器鱼。首先,建立了环形弹性杆的力学模型,并依此对环
微注塑成型技术因具有工艺简单、成型周期短等优点成为微纳制造的热点,高效化、低成本的生产原则使得发展一模多腔微注塑成型技术成为必然趋势。由于高剪切速率和尺度效应使其与传统注塑充填流动不同,必将引发新的充填不平衡问题和现象。本文基于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聚甲醛(POM)材料,研究微尺度下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壁面滑移、微尺度效应、对流换热以及工艺参数等对微尺度充填不平衡影响规律
跳跃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更强越障、更快躲避危险等优点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对跳跃机器人的结构、驱动、控制进行研究已是热点课题。对如水面、废墟等特殊环境,传统跳跃机器人只通过优化结构等方式,已无法适用,因此,研究一种新型驱动下的小型跳跃机器人并实现其可控,对拓宽机器人作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为了设计一种在具备跳跃、负重、可转向等多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可控的小型跳跃机器人,研究对比了多种驱动方案,选择了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