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化学组分的提取分离及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药学研究。  目的:提取分离大黄化学组分。  方法:采用6种型号的大孔树脂(D101、X-5、AB-8、DM301、DM130、DA201)对大黄化学组分进行分离,以大黄酸与大黄素含量作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其分离效果。  结果:各型号的大孔树脂分离大黄酸与大黄素的得率D101(0.2796%;0.1359%)、X-5(0.6947%;0.2190%)、AB-8(0.6458%;0.3206%)、DM301(0.5839%;0.1297%)、DM130(0.7202%;0.3408%)、DA201(0.4622%;0.2337%),其中DM130得率最高,经HPLC分析,30%、60%洗脱组成分未知,90%洗脱组为大黄游离葸醌,其主要化合物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纯度为90%。  结论:经DM130分离得到的90%乙醇洗脱组为大黄游离蒽醌,其主要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纯度为90%,符合药用标准。  第二部分药理学研究。  目的:  1.模型建立:分别用高糖(30 mmol/L)及正常葡萄糖(5.56 mmol/L)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观察其对MC增殖的影响,建立高糖状态下MC增殖病理模型。  2.大黄活性组分筛选:分别用30%、60%组分及游离蒽醌刺激高糖培养下的MC,观察其对MC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大黄中的活性组分。  3.探讨大黄游离蒽醌对高糖培养下MC中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大黄活性组分筛选  将经传代的MC同步化后分组:NG组(5.56 mmol/L葡萄糖)、MA组(5.56mmol/L葡萄糖+24.44 mmol/L甘露醇)、HG组(30 mmol/L葡萄糖)、RM组(30mmol/L葡萄糖+1‰ DMSO)、30G组(0.25、0.5、1、5、10、20、40μg/ml+30 mmol/L葡萄糖+1‰ DMSO)、60G组(0.25、0.5、1、5、10、20、40μg/ml+30 mmol/L葡萄糖+1‰DMSO)、FARG组(0.25、0.5、1、5、10、20、40μg/ml+30 mmol/L葡萄糖+1‰DMSO),刺激12h、24h、48 h,采用CCK-8法,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测定OD值。  2.大黄游离蒽醌对MC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  将经传代的MC同步化后分组:NG组(5.56 mmol/L葡萄糖)、MA组(5.56mmol/L葡萄糖+24.44 mmol/L甘露醇)、HG组(30 mmol/L葡萄糖)、RM组(30mmol/L葡萄糖+1‰DMSO)、FARL组(5μg/ml+30 mmol/L葡萄糖+1‰DMSO)、FARM组(10μg/ml+30 mmol/L葡萄糖+1‰DMSO)、FARH组(20μg/ml+30mmol/L葡萄糖+1‰DMSO),刺激12h、24 h、48 h,RT-PCR法检测MC中TGF-β1、CTGF、ⅣCol和FN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C上清中TGF-β1、CTGF、ⅣCol和LN的蛋白含量。  结果:  1.大黄活性组分的筛选  1.1模型建立:与NG组比较,HG组O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与Rm组比较,HG组O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与HG组比较,12h,30G组、60G组、FARG组OD值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OD值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G组和60G组在48h,20μg/ml时OD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RG组在48 h,5μg/ml时OD值明显下降,且随着剂量的增加,OD值下降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大黄游离蒽醌对MC中TGF-β1、CTGF、Ⅳ Col、FN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TGF-β1、CTGF、ⅣCol、LN蛋白分泌的影响  2.1模型建立:与NG组比较,HG组MC中TGF-β1、CTGF、ⅣCol、FN的、基因表达及TGF-β1、CTGF、ⅣCol、LN蛋白分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MC中TGF-β1、CTGF、ⅣCol、FN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与RM组比较,HG组MC中TGF-β1、CTGF、ⅣCol、FN的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HG组比较,12h,FAR各组MC中TGF-β1基因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FARM、FARH组MC中TGF-β1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FAR各组MC中TGF-β1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FARM、FARH组MC中CTGF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FAR各组MC中CTGF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FARH组MC中CTGF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24 h,48 h,FAR各组MC中Ⅳ Col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FARM、FARH组MC中FN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FARH组MC中FN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FAR各组MC中FN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对MC中TGF-β1、CTGF、ⅣCol、LN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  与RM组比较,HG组中MC中TGF-β1、CTGF、ⅣCol、LN基质蛋白的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HG组比较,12h,FAR各组MC中TGF-β1蛋白分泌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FAR各组MC中TGF-β1基质蛋白分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FARM、FARH组MC中TGF-β1蛋白分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24h,FAR各组MC中CTGF蛋白分泌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FAR各组MC中CTGF蛋白分泌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FARH组MC中ⅣCol蛋白分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FARM、FARH组MC中ⅣCol蛋白分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FAR各组MC中ⅣCol蛋白分泌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FARM组MC中LN蛋白分泌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FARL、FARM组MC中LN蛋白分泌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FAR各组MC中LN蛋白分泌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大黄活性组分筛选  1.1高糖能显著地促进了MC增生,说明MC增殖模型符合实验要求。  1.230%、60%组分、游离蒽醌均能抑制高糖培养的MC增殖,但是大黄游离蒽醌的作用优于其它两组,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因此,筛选出大黄游离蒽醌的剂量组:5μg/ml、10μg/ml、20μg/ml,进一步研究其对MC基质分泌的影响。  2.大黄游离蒽醌对MC基质分泌的影响  2.1与NG组比较,HG组MC中TGF-β1、CTGF、Ⅳ Col、FN基因表达及TGF-β1、CTGF、Ⅳ Col、LN蛋白分泌明显升高,说明高糖可刺激MC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2.2与RM组比较,HG组MC中TGF-β1、CTGF、ⅣCol、FN基因表达及TGF-β1、CTGF、Ⅳ Col、LN蛋白分泌无显著性差异,提示DMSO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2.3在20μg/ml,24 h时,大黄游离蒽醌能显著抑制TGF-β1、CTGF、ⅣCol、FN的基因表达及TGF-β1、CTGF、ⅣCol、LN蛋白分泌,且优于其它浓度组,提示大黄游离蒽醌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下调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减少基质蛋白的分泌可能是其防治DN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结肠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2008年德国科学家Zur Hausen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导致子宫颈癌的重要病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国内外
目的:探讨九节龙全草提取物九节龙皂苷-Ⅰ(Ardipusilloside-Ⅰ,ADS-Ⅰ)对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在侵袭、迁移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无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