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层出不穷,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些自然和人为灾难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损失触目惊心的巨灾事件。科学的进步似乎并没有使人们摆脱灾难带来的厄运,反而显得我们更加脆弱和不堪一击。如何应对损失数量级别越来越高的巨灾挑战,采用何种风险管理措施转移人类社会面临的巨灾风险,成为各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作为风险管理常用手段之一的保险,集中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无论是政府、行业、社会团体、企业还是专家、学者、个人,都开始认真研究巨灾保险相关议题。另一方面,建基于传统经济学假设之上的保险研究,其结果及对实践的指导效力受到了心理学、行为学及相关实践的质疑,尤其随着行为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壮大,个体行为人的有限理性、异质性等特征被纳入应用经济学研究,对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人们发现,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事实上我们已向我们的感知投降、向我们心智投降。结合以上两方面的背景,人们开始反思,为何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下的结论与事实不符?是什么影响了巨灾保险需求行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巨灾保险需求不足?为此,本文围绕以下几部分内容对上述问题展开思考与论证: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解决巨灾保险需求的基本概念、范畴与理论解释。包括第一章导论,对研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总体概括及既有文献与理论的回顾和展望,本章认为:对巨灾保险需求的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为此确立了本文采用基础理论研究、多层次对比、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对国内外巨灾保险需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相关文献的回顾,提出范式改变、跨学科综合、内容和结论三点可能的创新及几点不足。第二章巨灾保险需求的一般分析,对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巨灾保险需求进行概念阐述与边界界定,并对巨灾保险需求运用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展开理论解释,本章认为:巨灾风险具有多重特点因而值得各方关注,主要的巨灾风险包括地震、台风、洪水与泥石流,本文研究的巨灾保险/需求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一般保险/需求,在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下,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证明了巨灾保险需求会受到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而确立了本文的两个分析维度分别是购买能力与需求行为。第二部分,需求研究部分,这部分主要分析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影响效力。包括:第三章巨灾保险购买能力分析,对巨灾保险购买能力的含义、构成、影响条件、传导路径进行分析,本章认为:巨灾保险的购买能力包括巨灾风险的可保性与巨灾保险的可负担性,受到价格、收入财富的影响,通过不同路径传导至巨灾保险需求。第四章巨灾保险需求行为分析,在扩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基于风险感知和风险沟通理论对巨灾保险需求行为进行研究,本章认为:巨灾保险需求行为受到未知因子、恐惧因子、信任、态度的影响,通过使个体行为人产生认知与行为偏差传导至巨灾保险需求。第五章巨灾保险需求行为:风险感知的佐证,对巨灾保险需求行为从风险感知角度提供实证,本章认为:地震风险是目前我国公众最担心的巨灾风险,比较适合作为巨灾保险推广的优先试点项目,相对于巨灾保险,人们更愿意为其他风险管理措施付费,说明保险业的形象可能存在问题,风险感知显著影响巨灾保险需求,现阶段在我国实施巨灾保险计划有现实基础;人们存在启发式偏差与过度自信的特点,会对巨灾保险需求形成不利影响。第六章巨灾保险需求行为:风险沟通的佐证,对巨灾保险需求行为从风险沟通角度提供佐证,本章认为:地震风险沟通现状不理想,公众对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畅通性、及地震知识掌握上存在不满;地震风险沟通主体中的政府和地震局尚值得信任,说明相关部门的沟通策略存在改进空间;公众虽然认可保险的功能,却对保险业持相对负面的态度,我国的保险行业需要下大力气改善自身形象;人们存在框架效应和风险社会放大效应等认知和行为偏差,会对巨灾保险需求行为不利影响。第三部分,现状分析部分,这部分主要研究我国巨灾保险需求的历史与现状、国外巨灾保险需求的经验教训、提升巨灾保险需求的政策启示。包括第七章巨灾保险需求的现实比对,对国内外不同地区、我国巨灾保险发展不同阶段的对比,本章认为:国际巨灾保险制度的经验表明,强制参与巨灾保险是提升巨灾保险需求的捷径,同时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会缓和强制措施带来的不满、理性化公众的风险行为,我国过去的巨灾保险试点经验可贵然则没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造成如今供需双向不足的局面;第八章提升中国巨灾保险需求的政策主张,对不同模式下提升我国巨灾保险需求提出政策建议,本章认为:我国当前巨灾保险需求的环境正逐步改善,然则现行“举国体制’的救灾制度不利于巨灾保险需求的培育,进而提出了三种巨灾保险模式下提升需求的政策主张;第九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基本结论的概括并提出研究展望,本章认为:巨灾保险需求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虽然本文的方法论与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前瞻性,然而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下一步研究发展并完善。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研究,笔者认为本文取得了以下三个创新点:首先是范式的改变。要了解人们的经济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意识,这已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的共识,也是行为经济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源泉。正如阿克洛夫所指出的,基于心理、认知、思维、意识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正成为战后经济学研究的趋势……建立在心理观察和社会观察的基础上的现实假设,更容易解释诸多宏观经济现象,解释人的行为为什么总是建立在认知偏差、平等、正义、从众心理等基础上。阿克洛夫的陈述代表着现在主流经济学研究开始往行为与心理研究上靠拢,向真实世界的异质性靠拢。正如新古典经济学对数学和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吸收并发展壮大一样,经济学只有继续保持对范式的开放性接纳态度,才能与时俱进。在国内以往的保险需求文献中,范式转变的苗头已经显现,但新古典假设的痕迹仍随处可见,人们还是在传统范式下借助新理论或者新方法或者对新问题展开讨论。本文正是基于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与国内空白的大背景下,对传统保险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范式,利用前景理论、扩展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理论、风险沟通理论对巨灾保险需求做出解释。这既是本文的创新点,也是重点与特色所在。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需求是经济学现象,是人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是人有意识的活动,而人又生活在多元化、复杂的社会形态当中,每个人的个体在生理、心理以及物理特征上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对巨灾保险需求的研究,首先会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从行为理论的视角出发,又会涉及到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结论。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就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独创性与综合性,是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种综合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在既有研究领域内的深化,相反,是全面系统地综合,是对各学科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综合;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或缺乏针对性的泛化,而是持续、广泛而深入地掌握背景知识下的综合,因而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是跨学科综合方法的创新。最后是内容和结论的创新。米塞斯认为,人类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是意志施行后转化为行动,是有目标的,是行为人对外界刺激和环境状况的有意识的反应,是行为人针对能够决定其生存的事物状态进行的有意识的调整。从这个认识出发,基于行为视角的巨灾保险需求从内容上看就是一种创新。特别地,本文利用扩展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借鉴风险感知理论、风险沟通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知识结构,通过收集一手的心理、社会学量表数据,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巨灾保险需求进行研究。目前为止,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屈指可数。在结论方面,过往很多文献将影响(巨灾)保险需求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归结为保险意识、传统观念等无法量化的指标,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入和透彻,本文通过严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巨灾保险需求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属于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范畴,进一步明确了该变量集的边界与效力,是本文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