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现并开始引入瞩目。环境污染可依污染源特点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大类。在点源污染受到关注并逐渐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非点源污染的调控日益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主要的非点源污染,因其显著的广泛性、隐蔽性、模糊性、滞后性等特点一度被忽视,其污染扩散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国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长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较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农民知识水平、环保意识以及较差的环保技能,使得我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隐患较深,并逐渐显现。吉林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仅农田化肥施用强度单项指标就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调控农业非点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本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本文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外部性特征,运用产权理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中面临的产权问题、调控设施供给问题、信息成本及排他成本的控制问题,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相关主体的行为决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户之间、农户与政府之间对是否参与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博弈过程,也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相关的公共物品供给出资问题在农户之间、农户与政府之间展开了博弈分析,分析结果为污染调控提供了决策支持和建议;在调研基础上,确立了吉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的思路、目标及调控措施集,构建了吉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体系,为吉林省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工作进行了应用性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