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空间模式与保护研究——以新绛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是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构成,并根据空间特征和历史价值,提出相应保护策略和方法。但许多承载历史信息的城市空间要素,却因为形式不够完整或原貌不复存在,不足以列入保护体系。这些没有“名份”的历史要素由于得不到重视和保护,逐渐消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我国众多历史城市的保护工作似乎都建立在“重点保护”的基础上,这种保护方法忽视隐形的或潜在的历史空间,造成历史信息的丧失,使城市历史空间完整性遭到破坏。  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历史原型”与“当下状态”的对比,总结出城市历史空间的基本模式,找出历史原型的转译形式,并对各类模式的历史空间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第一部分是对城市历史空间模式的理论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历史空间”和“城市空间模式”进行解析,得出“城市历史空间模式”的概念。进一步对城市历史空间模式的类型及构建进行分析论证,根据原型——类型关系,将模式分为原型模式、片段模式、结构模式、符号模式和信息模式五类,并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部分是对城市历史空间模式的个案研究。以位于晋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绛为例,根据新绛古城的历史空间演化过程,找出古城历史空间要素的基本模式,并对各种模式下的历史空间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安全度下降、城市生活品质降低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由果溯因,造成这些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利益与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肯定。本文中“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的定义是与传统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区别。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
建筑空间序列是建筑空间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运动中的人的空间体验。祭祀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空间,其空间序列设计与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祭祀文
建筑并非粹的形式,而是由各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所形成的复杂事物。它呈现出的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极少主义”形象,而可能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复杂状态。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住区商业设施作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住区居民对于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需求的差
我国高校在历经十几载的合并、扩建和发展浪潮后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新校区。由于大学校园建设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加之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
传统古镇是人类聚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保护古镇就是传承历史。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古镇的历史
四川省拥有历史文化名城46座,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1,截止到2014年第三批次的“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四川共有8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乡村建筑作为一种历史生活产物倍受人们的关注,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建筑可使传统乡村建筑在被利用的同时又得到一定的保护。本文主要是针对川西地区乡村旅游中传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城市的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就在此时“田园城市”理论应时而生。“田园城市”的实践发展之路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