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属藜科,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其营养丰富,是医疗保健价值较高的一年生粮饲兼用作物。本研究对内蒙古地区藜麦主要产区的病害进行普查,发现藜麦叶斑病发生普遍,为害较为严重,影响藜麦的生长发育,给藜麦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藜麦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从内蒙古凉城县藜麦产区采集典型症状的藜麦发病叶片样品,分离得到3株致病菌,经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均为链孢属(Alternaria),但是归属于不同的种。对致病性强菌株LC-4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株在10 ℃~35 ℃内均可以生长,最适温度为25 ℃左右,在30℃的条件下孢子萌发量最大。在pH 3-10均可生长,其中最适为pH 7,随着酸碱性的增强,菌落直径都有减小的趋势。菌株LC-4均可利用供试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最适宜碳源为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牛肉膏。采用菌丝抑制法进行室内生防菌和化学药剂的筛选,确定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最适宜的化学药剂为10%苯醚甲环唑,从种子内部和土壤中分离出的40株菌中,经鉴定有防治效果的菌具体有4种,分别为K1、K2、K4、K8。不同播期、株距、品种对藜麦叶斑病都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时期的推后,植株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不同的株距可以对病害造成一定影响,当株距在26.7时发病率较小;没有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