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防治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属藜科,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其营养丰富,是医疗保健价值较高的一年生粮饲兼用作物。本研究对内蒙古地区藜麦主要产区的病害进行普查,发现藜麦叶斑病发生普遍,为害较为严重,影响藜麦的生长发育,给藜麦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藜麦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从内蒙古凉城县藜麦产区采集典型症状的藜麦发病叶片样品,分离得到3株致病菌,经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均为链孢属(Alternaria),但是归属于不同的种。对致病性强菌株LC-4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株在10 ℃~35 ℃内均可以生长,最适温度为25 ℃左右,在30℃的条件下孢子萌发量最大。在pH 3-10均可生长,其中最适为pH 7,随着酸碱性的增强,菌落直径都有减小的趋势。菌株LC-4均可利用供试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最适宜碳源为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牛肉膏。采用菌丝抑制法进行室内生防菌和化学药剂的筛选,确定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最适宜的化学药剂为10%苯醚甲环唑,从种子内部和土壤中分离出的40株菌中,经鉴定有防治效果的菌具体有4种,分别为K1、K2、K4、K8。不同播期、株距、品种对藜麦叶斑病都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时期的推后,植株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不同的株距可以对病害造成一定影响,当株距在26.7时发病率较小;没有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GF-Ⅱ、TNF-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法对3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GF-Ⅱ、TNF-α和
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妊娠妇女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P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内皮细胞
骨折延迟愈合为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亦称为骨延迟连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是TGF超家族中的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Hcy、NP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对3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浆leptin和血清Hcy、NPY测定,并与35名
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诗人。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政治、军事著作,也在“马背”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源于革命实践体验的诗词作品。毛泽东政治家与诗人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