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的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正逐渐受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建设为主到建设和养护并重的过渡,并很快将转变为以养护为主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进行沥青路面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等专项养护,对保持路面的良好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路面的寿命周期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广东省内多条高速公路实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案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预防性养护性能衰减模型,实现对预防性养护措施费用效益比的评价,从而达到对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案应用效果的合理评价,为指导科学合理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提供技术依据。首先,调查、收集和整理了广东省11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实施7种预防性养护措施(乳化沥青类雾封层、有机硅类雾封层、微表处、Novachip○R、SMA-10、AC-13和AC-16)路段的养护历史资料(2007-2013年)、交通量和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数据。其次,采用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中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平整度指数(RQI)、路面车辙状况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及路面纵向、横向裂缝长度和坑槽面积等7个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指标,根据历年的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数据,探讨实施各预防性养护措施后性能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价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再次,依据路面性能指标衰变规律,提出适合预测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方法,对未来36个月各路段的路面性能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各路段路面使用性能指标预估发展趋势与实际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较好地反映路面性能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灰色系统GM(1,1)模型路面性能的预测结果,建立了各养护措施的路面使用性能预估标准模型。以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作为综合评价指标,PCI、RQI、RDI、SRI为分项控制评价指标,得出各养护措施的使用寿命,考虑等效交通量(当量小客车数和当量标准轴载)和综合单价费用,对各养护措施进行费用效益评价,推荐各养护措施的费用效益比计算参数,为路面养护部门进行养护技术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