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蒿素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抗疟药物,同时对许多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毒性,青蒿素类化合物和类似物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兴趣,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本论文采用电分析化学方法对青蒿素进行研究,发现青蒿素于20%乙醇(v/v)+B-R缓冲溶液(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pH=7.2)中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都有一不可逆的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87V和-0.64V(vs.SCE),对两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比较,采用二次微分线性扫描技术建立了青蒿素的定量分析,在玻碳电极上,其线性范围为1.0×10-5~1.0×10-3mol/L(r=0.9961),检出限为5.0×10-6mol/L;在银电极上,线性范围为6.0×10-6~1.0×10-3mol/L(r=0.9997),检出限为2.0×10-6mol/L,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述的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满意。 研究了血红素对青蒿素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血红素能够催化青蒿素的电化学还原,在银电极上青蒿素的还原过电位降低了90mV,在玻碳电极上降低了320mV,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此外,也研究了血红蛋白在电极上的层层自组装膜对青蒿素的电催化作用,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层层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 对L-半胱氨酸(或是谷胱甘肽)-青蒿素二元体系以及L-半胱氨酸(或是谷胱甘肽)-青蒿素-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当青蒿素浓度为1.0×10-3mol/L,L-半胱氨酸浓度(或是谷胱甘肽)≥2.0×10-5mol/L时,在二元体系中形成了L-半胱氨酸-青蒿素(或谷胱甘肽-青蒿素)加合物,该加合物在-1.03V(或-0.96V)电位下还原;当青蒿素浓度为1.0×10-3mol/L,L-半胱氨酸浓度(或是谷胱甘肽)≥4.0×10-5mol/L时,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BDAB),在三元体系中形成了L-半胱氨酸-青蒿素-DBDAB(或谷胱甘肽-青蒿素-DBDAB)三元加合物,该加合物在-0.93V(或-0.88V)电位下还原,并用紫外及红外光谱对加合物进行辅助表征,对二元、三元加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