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对金融业务的影响,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客户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金融机构丌始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渗透,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为了适应金融业变化、提高金融业效率,西方国家纷纷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放松管制的改革措施。 我国金融业演变格局除了具有与西方国家相似的历程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但是,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之间过于严格的管制、缺乏良性的资金互动机制以及工具和业务品种单一,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各自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方向。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对金融改革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一只“看得见的手”,金融监管除了有维护金融稳定、安全的责任之外,还有克服市场失灵、减少金融市场负外部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任务。从我国金融监管实践来看,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到分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伴随着渐进式改革在不断健全与完善。但是分业监管模式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加入WTO过渡期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民营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和壮大,都将对现有监管模式提出挑战。当前,我国的金融改革正处在从增设机构、扩大金融业务为特点的外延型扩张向以规范金融行为、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效率的集约型增长的转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金融监管制度的作用,使我国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与活力、金融市场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支持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研究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迁与金融效率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采用了规范与实证、抽象与具体、历史和逻辑、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计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从金融效率的角度对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关于金融监管制度及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问题,按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分析了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阐述了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金融监管制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