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计算方法,以吡啶、呋喃、噻吩和吡咯等典型杂环芳香烃为质子受体,HCl、C2H2和HCX3(X=F,Cl,Br,I)等典型分子为质子供体,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它们之间形成分子间红移和蓝移氢键本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用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方法MP2,采用6-31G(d,p),6-311+G(d,p),6-311++G(d,p),6-311++G(2df,2p)、AUG-cc-pVDZ基组研究了以吡啶为质子受体,HCl和HCCl3为质子供体的分子间氢键。研究表明,在MP2/6-31G(d,p)水平下,吡啶与HCl分子之间仅形成了Cl—H...N氢键,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使Cl—H键伸长0.0495 (?),振动频率减小了725.1cm-1,表现为红移氢键。吡啶与HCCl3间形成两种类型的氢键,在MP2/6-31G(d,p)水平下,C—H...N氢键使HCCl3中的C—H键伸长0.0049 (?),振动频率减小了79.1cm-1,表现为红移氢键;而C—H...π相互作用使CHCl3中的C—H键缩短0.003 (?),振动频率增大了58 cm-1,表现为蓝移氢键。所有这些氢键复合物中,不论是红移还是蓝移氢键,C—H或Cl—H的伸缩振动红外强度相对于单体来说都增大,且质子供体固有偶极矩导数都大于零。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超共轭和重杂化理论以及Hobza等提出的观点都能很好的解释这些氢键的形成原因。包含电子相关的Hartree-Fock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复合物形成分子间C—H...N氢键本质。2.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复合物C5H5N...HCX3(X=F,Cl,Br,I)分子间C—H...N和C—H...π氢键。研究表明,在MP2/SDD水平下,分子间C—H...N氢键的形成均使HCX3分子中C—H键伸长,伸缩振动频率减小,形成红移氢键;分子间C—H...π氢键的形成均使HCX3分子中C—H键收缩,伸缩振动频率增大,形成蓝移氢键。振动光谱分析表明,不能根据质子供体分子HCX3的固有偶极矩对C—H键长的导数来判断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NBO分析表明,超共轭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N红移氢键;重杂化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π蓝移氢键。3.用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方法MP2,分别在B3LYP/6-311++G(d,p),MP2/6-31G(d,p),MP2/6-31+G(d,p),MP2/6-311++G(d,p)理论水平下对以呋喃、噻吩、吡咯和吡啶为质子受体,氟仿和乙炔为质子供体的C—H...π型氢键复合物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当以氟仿为质子供体时,所形成的C—H...π型氢键均为蓝移氢键,表现为C—H键收缩,而以乙炔为质子供体时,所形成的C—H...π型氢键均为红移氢键,表现为C—H键伸长。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影响氢键红移和氢键蓝移主要有三个因素:π→σ*(C—H)超共轭作用、C—H键轨道再杂化和质子供体电子密度重排。其中,超共轭作用属于键伸长效应,电子密度重排和轨道再杂化属于键收缩效应。在以乙炔为质子供体复合物中,由于键伸长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红移氢键;在以氟仿为质子供体的复合物中,由于键收缩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蓝移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