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保险车辆维修市场存在监管不足、行业垄断特征明显、车辆维修服务参差不齐、维修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每年高额的保险车辆维修工时成本不仅影响了财产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最终也将伤害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研究发达国家先进的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管理方式虽有启发,但受制于管理技术的不公开以及国内外保险车辆定损工时价格定价方式间的巨大差异,我国保险业开展保险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管理应在借鉴国外保险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保险车辆维修的国情。中国保险行业必须走自己的路,创新实践,取得车辆维修价格制定的主导权,定价权。保险业开展保险车辆价格管理,应统一思想,规范标准,通过制定开发受行业内部普遍认可的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管理标准及操作系统,不断强化保险业对保险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的实际管控能力。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管理,其基础是实现维修工时定额测定的标准化、维修工时价格核定的标准化。做好标准化是管理的起点,失去标准化,维修数据就失去属性,即无法比较,也无从管理,更无法开展分析。结合我国车辆维修工时市场实际,保险业对维修工时价格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在工时价格管理系统的前端可采用“置信区间”方法实施定损的行为控制,保持价格使用的准确性;在系统后台可采用“偏差管理”的方法开展价格维护,保持价格的客观性;在系统最高端可创新使用“工时价格指数”理论,通过数据库运行数据分析,保持价格的合理性。我国保险车辆维修工时管理尚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管理技术也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创新理论,转变观念,努力实践,求同存异,积极探索。建议保险行业主管部门及保险行业协会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保险全行业的保险车辆维修工时价格管理与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