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连续入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满足机械通气指征,且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 h以上的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周岁;(2)液体潴留患者,如重度水肿或大量胸腹水;(3)产前孕妇;(4)外院转入前已行机械通气;(5)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kg/m2;(6)脑死亡或限制性治疗患者;(7)研究期间≥2次入住ICU;(8)无代理人或代理人拒绝参加研究;(9)入院或入ICU时不能测量体重,其代理人不能提供入ICU前近3m实际测量体重者。(10)截肢患者。入院时量取或由代理人提供得到体重数值,并计算BMI值。BMI≥28 kg/m2为观察组,BMI≥18.5 kg/m2且<28kg/m2为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和机械通气时间(d)。次要结局指标包括ICU和60 d病死率、ICU和总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21 d患者比率、再插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下肢血管血栓发生率和压疮发生率。对于存活出院患者,我们在患者入ICU后第60d通过电话与患者代理人联系确认患者生存信息。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类变量采用例(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根据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采用c2检验。以住院病死率为因变量,将基线资料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BMI是否为影响住院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0例患者,其中肥胖组84例,非肥胖组126例,没有失访、退出和丢失病例。91例(43.3%)入院后实际测量体重数值,其余患者体重资料由代理人提供。肥胖组BMI 31.00±3.60 kg/m2,非肥胖组BMI 21.66±1.43 kg/m2,P<0.001,其余如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患者来源、基础疾病、吸烟史和氧合指数等指标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ICU病死率(25.0%vs.34.9%,P=0.128)、住院病死率(27.4%vs.38.1%,P=0.108)和60 d病死率(31.0%vs.40.5%,P=0.085)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而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机械通气时间(15.0 d vs.12.1 d,P=0.011)、ICU住院时间(22.0 d vs.16.0 d,P=0.040)和总住院时间(31.5 d vs.27.5 d,P=0.017)明显延长,且机械通气>21 d患者比例(34.5%vs.15.1%,P=0.001)明显增加。两组的再插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下肢血管血栓发生率和压疮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以住院是否存活为因变量,纳入所有基线指标为自变量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不是住院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RR=1.042;95%CI(0.973~1.116);P=0.237]。结论肥胖不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以延长机械通气时间、ICU和总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