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阅读训练的重要阶段,如何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中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阅读训练中,课外阅读的训练尤为重要,课外阅读不单是对课堂阅读学习的补充与拓展,它更是一种对学生影响深远的终身学习能力。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知识的摄入能力,最终使其受益终生。然而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面对当今时代信息摄入快餐化、娱乐化,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难以真正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文字阅读正逐渐被简单化的图片浏览、语音输入所取代,这不单使年轻一代的语文能力缩水,文化素养降低,文字处理能力弱化,更导致学生在建立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的时期,错失通过阅读而形成的正确引导。本论文将通过对初中学生7-9年级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从课外阅读体系的构建入手提出革新和改善的具体办法。首先,在绪论部分对相关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找到研究的问题的依据以及研究的价值。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阐述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并分别从课外阅读概念的界定以及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中智育和德育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章以石家庄实验学校7年级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当下我国初中生面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以及误区,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学校、家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第三章主要是根据调查结果,从导致学生阅读低效的各个方面,进行新的课外阅读体系的设计,并从传统文化、中外名著以及当代流行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探讨如何建构合理的外阅读体系。第四章主要依据上一章建立的体系,提出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掌握初中生课外阅读实际情况,在循环反馈的动态实践中完善课外阅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