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农业产值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区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是以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为主,结合环境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定性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形成与治理理论,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在经济发展初期,人类的生产行为对环境污染程度较轻,随着人类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要素不断发展经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却没有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境加剧恶化,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顶峰后,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逐步治理环境。本文从农业面源污染源头,主要是种植业、畜禽业和农村生活三方面入手,实证分析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结论如下: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随着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施用量与流失量总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且呈现高使用量和低利用率,最终造成大部分农业化学品进入水体和土壤,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畜禽养殖业发展快速,但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低,造成地表水和空气的严重污染;同时,秸秆年排放量居高不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呈直线上升的态势。总之,农业面源污染的日益加剧给土壤、水体、大气以及农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农业面源污染的实证检验: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面源污染各替代指标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EKC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倒U型+U型”、线性关系。人均农林牧渔产值与单位面积化肥流失量、单位面积农药流失量、单位面积农膜残留量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EKC曲线,且前三者的EKC转折点已经出现,未来有望下降,环境逐渐改善;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在转折点的左侧,还可能继续增加,不利于生态环境。而安徽省畜禽粪便排放量与人均农林牧渔产值之间呈现“倒U型+U型”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畜禽排放量处于“U型”右侧,未来有上升趋势。秸秆排放量与人均农林牧渔产值的之间呈线性递增关系,且排放量随着农业经济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混淆点源与面源污染防治,防控技术落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体系不完善等。通过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实证研究,结合国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功经验,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头提出具体建议,同时加大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环保宣传,促进群众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