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盐湿法氧化分解辉钼矿新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选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德兴铜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中子课题环境友好的辉钼矿湿法分解新工艺研究。主要针对目前辉钼矿氧化分解过程中存在的SO2气体污染、资源利用率低下以及高能耗等缺点,并根据酸性条件下氯酸盐体系的强氧化特点,提出采用酸性氯酸盐法高效氧化分解辉钼矿。辉钼矿的酸性条件下氯酸盐氧化分解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且浸出液可直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钼,对发展辉钼矿的全湿法分解工艺具有极其广阔的推广利用价值。论文考察了该工艺过程中各种因素如NaClO3用量、NaCl用量、H2SO4用量、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等对辉钼矿浸出率的影响,并得出实验条件下最优化工艺条件,使该过程浸出率达到99.79%。与此同时,进行了该反应过程中相关热力学函数如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以及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在浸出反应的基础上进行了浸出液中钼的N235萃取、氨水反萃取的工艺优化及萃取机理的研究,得出了浸出液中N235萃取以及反萃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使其萃取率与反萃率分别达到97.16%和99%,整个工艺流程中钼的回收率为95.95%。随后分别采用等摩尔系列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了浸出液中N235萃取机理,得到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萃取机理方程。
其他文献
为探讨川东北地区由于季节性干旱所引起的杂交稻避旱错峰延长秧龄移栽以及耐长秧龄品种筛选的相关问题,以参试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正常秧龄(T1)、长秧龄(T2)和超长秧龄(T3)三个处理,研究这些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对不同秧龄的反应,并对其秧龄耐性做出初步评价。其结果如下:1、不同杂交稻品种茎蘖数对秧龄处理的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与正常秧龄处理相比,长秧龄处理下杂交稻移栽后15天茎蘖数平均下降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由于它本身具备的能够无损伤的描述组织内部的皮下组织的微结构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然而,对于许多光学成像